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04 trang)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用法研究 (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对比)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2.93 MB, 104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系

黄越河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用法研究
(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对比)
NGHIÊN CỨU CÁCH DÙNG CỦA KẾT CẤU
“动词+一下”
(SO SÁNH VỚI CÁCH DÙNG
TƯƠNG ỨNG TRONG TIẾNG VIỆT)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

: 汉语言学

专业编号: 602210

2011 年于河内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系

HOÀNG VIỆT HÀ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用法研究
(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对比)
NGHIÊN CỨU CÁCH DÙNG CỦA KẾT CẤU


“动词+一下” (SO SÁNH VỚI CÁCH DÙNG
TƯƠNG ỨNG TRONG TIẾNG VIỆT)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

: 汉语言学

专业编号: 602210
导师

: Nguyễn Thị Thu Hà 博士

2011 年于河内


I
目录
前言 ......................................................................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第一章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的相关理论基础 ................................................. 9

1.1 现代汉语动词概说 .................................................................................................... 9
1.1.1 现代汉语动词的定义 ......................................................................................... 9
1.1.2 现代汉语动词分类 ............................................................................................. 9
1.1.2.1 目前的动词分类情况.................................................................................................. 9
1.1.2.2 现代汉语的动词分类................................................................................................ 11
1.1.3 现代汉语动词的语法特征 ................................................................................ 14
1.2 现代汉语补语概说 .................................................................................................. 15

1.2.1 现代汉语动量补语 ............................................................................................ 15
1.2.1.1 动量补语表示的意义................................................................................................ 15
1.2.1.2 包含动量补语句子的结构特点 .............................................................................. 16
1.2.2 现代汉语时量补语 ............................................................................................ 18
1.2.2.1 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 19
1.2.2.2 表示动作从开始或完成到说话时已经有一些时间 .......................................... 20
1.2.2.3 表示两个动作间隔的时间 ....................................................................................... 20
1.2.2.4 表示与某个标准比较相差的时间 ......................................................................... 20
1.3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结构的相关研究 ................................................................ 20
1.4 越南语动词的分类 ................................................................................................. 26
小结 .................................................................................................................. 29
第二章 现代汉语“动+一下”的用法考察(与越南语对比) ................................. 31


II
2.1 现代汉语“动+一下”的语义考察 ............................................................................ 31
2.1.1 “动+一下 1”结构的语义考察 ........................................................................... 32
2.1.2 “动+一下 2”结构的语义考察 ........................................................................... 34
2.1.3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 2”结构与越南语的“动词+ một chút”、 “动词+một
lát”、“动词+ một tí”结构之间的异同 ...................................................................... 35
2.2 “动+一下”对动词的选用情况 ................................................................................ 44
2.2.1 动作动词 ............................................................................................................ 44
2.2.2 非动作动词 ........................................................................................................ 47
2.2.3 “动+一下 1”对动词的选用 ............................................................................... 47
2.2.4 “动+一下 2”对动词的选用 ............................................................................... 54
2.2.4.1 持续性动作动词进入“动+一下 2”情况................................................................ 54
2.2.4.2 部分非持续性动作动词进入“动+一下 2” ........................................................... 56
2.2.5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与越南语的“动词+ một chút”、 “动词+một lát”、“动
词+ một tí”对动词的选用情况之间的异同 .............................................................. 59
2.3 “动+一下”带宾语的情况 ........................................................................................ 62

2.3.1 “动词+一下 1”带宾语的语序........................................................................... 62
2.3.1.1 宾语为代词或表人名词 ........................................................................................... 62
2.3.1.2 宾语为代词或表人名词以外 ....................................................................... 63
2.3.2 “动+一下 2”带宾语的情况………………………………………………...43
2.3.2.1 宾语为代词或表人名词 ........................................................................................... 64
2.3.2.2 宾语为代词或表人名词以外 .................................................................................. 65
2.3.3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与越南语的“动词+ một chút”、 “动词+một lát”、“动
词+ một tí”带宾语的情况之间的异同 ...................................................................... 66


III
2.3.3.1 越南语的“动词+ một chút”带宾语的情况 ............................................................ 66
2.3.3.2 越南语的“动词+ một lát”带宾语的情况 ............................................................... 67
2.3.3.3 南语的“动词+ một tí”带宾语的情况 ..................................................................... 68
2.4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的歧义现象 ........................................................................ 70
2.4.1 “动+一下”的歧义现象的范围 .......................................................................... 71
2.4.2 “动+一下”的歧义现象的特点 .......................................................................... 72
2.4.2.1 “动+一下 1”与“动+一下 2”重读位置不同........................................................... 72
2.4.2.2 “动+一下 1”与“动+一下 2”分布不同.................................................................... 73
2.4.3 “动+一下”歧义的形成原因 .............................................................................. 74
2.5 “动词”与“动词+一下 2”的语用差异 ..................................................................... 76
小结 .................................................................................................................. 77
第三章 研究结果在越南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81
3.1 对越现代汉语“动词+一下”教与学情况考察 ........................................................ 81
3.1.1 “动词+一下”在教材编写中的考察 .................................................................. 81
3.1.2 越南学生学习“动词+一下”常犯的偏误考察与分析 ...................................... 82
3.1.2.1 “动+一下”带宾语的偏误考察与分析 ................................................................... 83
3.1.2.2 “动+一下”对动词的选用的偏误考察与分析 ...................................................... 85
3.1.3 越南学生将“动+一下”结构翻译成越南语的情况考察 .................................. 87
3.2 教学建议 .................................................................................................................. 91

结语 .................................................................................................................. 93
主要参考文献 .................................................................................................... 98
附录:问卷调查及答案 .................................................................................... 100
后记 ................................................................................................................ 103


1
前言
1. 选题理由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了能够掌握一种语言,主要是学习该语言
的语法规则及其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语言结构“动+一下” 的使用频率很高,其使用
范围也很广。“动+一下”结构中的数量词“一下”很独特,与一般的数量词不同。本人
在本论文里将数量词“一下”跟动词结合研究,对“动+一下”结构进行全方面考察。越
南学生在使用“动+一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没掌握该结构的语义和用法所以发生了
偏误,甚至还出现了“动+一下”结构与“动+一会儿”、“动+一点”混用的现象。
本人认为,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跟该结构对动词的选用、动词带宾语的情况有
关。因为受母语的干扰,所以越南学生常把汉语“动+一下”结构与“动+一点儿”、“动+
一会儿”混用。
经过多年学习汉语,本人认为“动+一下”是现代汉语一个很突出的语法难点。但
目前对其研究还处在一个零散的,不系统,不全面的状态。因此本论文对现代汉语
“动+一下”结构进行了全方面考察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它与“动词+一会儿”、“动词+一
点儿”在语义用法上的差别。为了让汉语学习者透彻掌握“动词+一下”结构的用法,本
论文除了对“动词+一下”进行系统研究以外,还将之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如
“动词+ một chút”、 “动词+một lát”、“动词+ một tý”进行了对比。从而,将研究结果应
用于越南汉语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越南汉语学习者指出错误并提出纠正建议。希望
本论文能够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资料。
2. 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弄清现代汉语“动+一下”的语义及用法特点,并提出该结构
与“动词+一会儿”、“动词+一点儿”结构之间的差异,进而与越南语“动词+ một chút”、



2
“动词+một lát”、“动词+ một tý”等相对应的格式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希望能够为
越南汉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3. 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 综述与本论文有关的一些理论依据
-对“动+一下”结构进行考察,指出该结构的语义,该结构对动词的选用及其带
宾语的情况,分析“动+一下”结构与“动+一点儿”、“动+一会儿”的基本异同,进而将
“动词+一下”结构与越南语的“动词+ một chút”、 “动词+một lát”、“动词+ một tý”进行对

- 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越南汉语教学工作
4. 研究方法
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本人采取下列研究方法:
- 统计法,对“动词 +一下”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
- 描写法,对“动词+一下”结构的语义特点进行描写
-分析法,对“动词+一下”结构的用法和语义进行分析
-对比法,将“动词+一下”与“动词+一点儿”、“动词+一会儿”进行对比,进而将之
与越南语的“动词+ một chút”、 “动词+một lát”、“动词+ một tý”进行对比
- 问卷调查法:对第二、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5. 语料来源
- 北京大学语料库
- 贾平凹 《废都》,作家出版社,



译文:Nguyễn Công Hoan, “Phế đô”, NXB Đà Nẵng, 1999
- 鲁迅《故乡》、《阿

正传》,中国文史出版社,





3
译文:Giản Chi, Trương Chính, “Tuyển tập truyện ngắn Lỗ Tấn”,

ă



- 王朔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动物凶猛》、《浮出海面》、
《过把瘾就死》、《勇失我爱》
- 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 洪溪《青年文摘》第

期至第

期,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严家炎、孙玉石《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 Nam Cao: Đôi mắt
6. 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以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现代汉语“动词+一下”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章:现代汉语“动+一下”的用法考察(与越南语对比)
第三章:研究结果在越南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9

第一章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的相关理论基础

1.1 现代汉语动词概说
1.1.1 现代汉语动词的定义
在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来把词分为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
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和叹词等几种词类。在现代汉语
的词类中,动词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语法教学的重点、
难点所在,在人类交际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动词下了定义。
卢福波先生认为:“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发展变化、消失等意
义的词”。刘月华先生认为:“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黄伯
荣也对动词下了这样的定义:“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
等”。
可见,各位学者对动词的概念比较统一和一致。大多都认为动词是表示人或事
物的的动作、状态的词,是构成句子的主要词类。如:“我吃饭”的“吃”表示动作行
为,“我很想念他”的“想念”表示心理活动,“我有钱”的“有”表示存在等。
1.1.2 现代汉语动词分类
1.1.2.1 目前的动词分类情况
动词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意义和用途。各位学者
对动词分类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下面是各位学者对动词进行了分类:
*黄伯荣在《现代汉语》(1993)根据动词的意义,把动词分为 7 小类:


10


-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走、坐、听、写等等
-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爱、恨、怕、想念等等
-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在、发生、有、演变等等
- 判断动词:是
- 表示可能、意愿:能、会、可以等等`
- 趋向动词:上、下、进、出等等
* 孙德金在《汉语语法教程》(2002)根据动词的语法功能,把动词分为:
-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主要指能带受事宾语、对象宾语、结果宾
语的动词,如:“看(书)”、“写(字)”;不及物动词指不能带宾语和不能带受事宾
语的动词,如“着想”、“相反”、“休息”、“送行”等。
- 系动词:联系主语和宾语,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是”、
“当作”、“等于”、“成为”等。
- 助动词 (还叫能愿动词):如“能”、“可以”、“会”、“应该”等。
*邢福义在《现代汉语》(2006)认为:按照动词的意义,可以把动词分为十
小类:
- 行为他动词:表示以某种事物为对象的动作行为,也称及物动词,如:吃、
说、读等。
- 行为自动词:表示不以某种事物为对象的动作行为,也称不及物动词,不能
带宾语,如:毕业、指正、相反等。


11

- 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念、讨厌、爱、恨等。
- 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如:开始、停止、继续等
- 使令动词:表示命令或请求,如:命令、请求等
- 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如:有、没有
- 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如:像、如同等
- 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或肯定,如:是
- 能愿动词:表示行为或状况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意愿性,如:可能、必要、

愿意等
- 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如:上、下等
*夏中华《现代汉语教程》,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他把动词分为:普通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使令
动词、助动词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001 年
刘月华先生根据动词的表义功用把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非动作动词,然后在动
作动词中又分为持续性动作动词和非持续性动作动词。持续性动作动词根据在时间
轴上的长短分为长持续性、一般持续性和短持续性动作动词等三小类。刘月华还根
据动作者能否控制动作的标准来把动词分为自主动作动词与非自主动作动词。
1.1.2.2 现代汉语的动词分类


12

上面是各位中国学者对动词进行分类,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本
论文涉及到“动+一下”内容,这与动作动词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人比较倾向于刘
月华先生的观点,把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非动作动词。

①动作动词:动作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在动词中占多数。根据动作能
否持续的标准,动作动词可以分为:持续性动作动词与非持续性动作动词。
有的动词表示的动作是可以持续、可以反复进行的,是持续性动作动词。如
“看”、“写”、“听”、“说”、“跳”、“拍”、“敲”、“坐”、“批评”、“挂”、“放”等。持续性动作
动词后边可以用“着”。如“墙上挂着一幅画”、“教室里坐着一些学生”。持续性动作动
词一般可以重叠,如“你听听”、“你进来坐坐吧”。
非持续性动作动词 表示的动作是不能持续的。如“死”、“散”、“结婚”、“成立”、
“出现”、“消失”。非持续性动作动词后面不能加“着”。

②非动作动词:非动作动词包括状态动词(心理活动动词) 、使令动词、 关
系动词与能愿动词


状态动词 :状态动词主要表示人或动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状态。如“爱”、
“恨”、“喜欢”、“讨厌”、“想念”、“希望”等(心理状态),“聋”、“瞎”、“饿”、“醉”、
“病”、“困”(生理状态)。
状态动词与动作动词不同的语法特征是:
-

大多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很饿、特别喜欢,但“病”、“醒”不能受程

度副词的修饰;
- 不能构成祈使句;


13

- 表示心理状态的状态动词是及物的,表示生理状态的状态动词是不及物的。
我们可以说:喜欢你、恨他,但不能说:饿我、病他。

关系动词 :关系动词的词汇意义一般比较抽象,其主要作用是联系主语和宾
语,表示主语与宾语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因此关系动词后往往出现宾语,大多数关
系动词的宾语基本上是不可缺少的。关系动词的数目不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 “是”字句。
- “叫”、“姓”、“当作”、“成为”、“像”、“等于”等。
- “有”字句。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 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意义复杂,具有不
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能愿动词从语义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表示意愿和
对情理、事理、主客观条件、价值的主观判断;第二类是表示对事情发生可能性的
判断。
能愿动词具有下面的语法特征:

-

绝大多数能愿动词能单独作谓语,这主要出现在答话中。如:你能说英语

吗?能。
-

能用肯定、否定并列的方式表示疑问。如:你能不能帮我这件事?/这样做

他会不会同意?
- 可以受某些副词的修饰,如:很不应该、也可以。
- 能愿动词的宾语只能是动词、形容词、主谓短语,不能是代词或名词,如:
可能遇到什么大事呢?今天应该小张值班。


14

- 能愿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了”、“着”、“过”等动态助词;
- 能愿动词的主要功能是充任谓语,有时可以充任定语,如:应该做的事多着
呢。
动词分类可以概括如下表:

表一:现代汉语动词分类

汉语动词
分类
动作动词

非动作动词


持续

非持

关系

心理

使令

能愿

性的

续性

动词

活动

动词

动词


长持

一般

短持


续性

持续

续性



性的



动词

在表里面,持续性动作动词有长持续性、一般持续性、短持续性的动作动词三
类。这些概念在第二章的 2.2.1 部份详细解释。
1.1.3 现代汉语动词的语法特征
汉语动词内部情况比较复杂,不同类的动词具有不同的语法特征。可是一般动
词有以下特征:


15

-

动词一般都可以在前面加“不”或“没”进行否定,如:不看、不去、不吃。

-


大多数不受“很”修饰,如:x 很看、x 很休息、x 很住。

-

都能作谓语,如:他看、他住、他休息。

-

可以用“V 不 V”的形式表示疑问,如:你去不去。

-

大多可以在后面加“了”、“着”、“过”等动态助词,如:看了、看过、听着。

-

一般都能带宾语或类似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如:看书、同意他的意见。

-

大多数都可以重叠,如:休息休息、看看。

1.2 现代汉语补语概说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补充说明成分。从形式上来看,补语和宾语都放在动
词后头,但它们有根本的区别:体词和体词性短语不能充任补语,只有谓词和谓词
性短语才能充任补语。现代汉语补语主要有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情态补语、可能
补语、程度补语、动量补语、时量补语。因为“动词+一下”结构与动量补语和时量补
语有关,所以本人只介绍动量补语、时量补语两种类型。
1.2.1 现代汉语动量补语
现代汉语的动量补语是本论文研究的重要对象,先看一看现代汉语对其如何表述。

1.2.1.1 动量补语表示的意义:动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数量、次数,由
动量词(专用、借用)充任。例如:
(1) 他在门外敲了两下。
..
(2) 这杯茶水不烫,你喝一口试试。
..


16

1.2.1.2 包含动量补语句子的结构特点

① 动量补语与谓语中心语之间可以用动态助词“了”、“过”。
(3) 老师傅把头轻轻地点了一下。
....
(4) 来北京以后,我去过两次天安门。
....
② 宾语的位置:
动词后如果同时出现动量补语与宾语,宾语可能在补语前,也可以在补语后。
这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与充任宾语的名词的性质有关:
+) 当名词表示一般的事物,包括抽象的事物时,宾语一般位于动量补语后。如:
(5) 我想用一下你的电话,可以吗?
....
(6) 请问,我可以借一下这本书吗?
...
上述句子中的宾语不能放在补语前面。
+) 当宾语表示确定的人、动物或地名时,可以位于补语前,也可以位于补语
后。例如:
(7) 昨天我找过两次老师,他都不在。/昨天我找过老师两次,他都不在。

..
..
(8) 刚才我喊了小李两回,他都不答应。/刚才我喊了两回小李,他都不答应。
..
..
+) 如果宾语为代词,或动量词是“刀”、“脚”、“拳”、“巴掌”等时,宾语只能位于
补语前。如:
(9) 小刚狠狠踢了狗一脚就跑开了。



17

(10) 没想到他竟打了我一拳。

(11) 这个人过去骗过我一回,所以我不相信他。

既可以位于补语前,也可以位于补语后时的宾语,还要受篇章、动作已然未
然等因素的影响。
充任宾语的名词表示已知信息时,通常位于补语前;表示新信息时,一般位于
补语后。例如:
(12) “爸爸回来了!”孩子高兴地喊。老李看了孩子一眼,没说话。(这里“孩子”
..
是已知信息,因为前面已经提到了。)
(13) 他想明天去医院看一次老李。(这里“老李”是新信息,因为第一次提到)
..
③带动量补语的动词前很少用否定副词。因为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没有发生
动作或不想做动作,就不会有“量”的问题。当表示辩白时,动词前可以用“没”,这时
“没”否定的是动量词。如:
(14) A: 你去过两次上海吧?

B: 上海这个地方我只去过一次,没去过两次。

..
这里的否定副词“没”主要和动量词“两次”发生语义关系,对其“去”的次数(两
次)表示否定。
(15) A: 这个电影你已经看过两遍了吧?
B: 这个电影我只看过一遍,没看过两遍。

..


18

这里的否定副词“没”主要和动量词“两遍”发生语义关系,对其“看”的次数(两
次)表示否定。
在一些条件句中,动词前可以用“不”。例如:
(16) 你不尝一口,怎么知道汤的味道?
....
④限制动量词数量的副词一般多在动词前。例如:
(17) 我才打了你两下你就受不了啦?

..
(18) 今年我总共去过两次长城。
..
..
有的副词也可位于动量补语前。例如:
(19) 这篇文章我读了整整三遍,还是不大懂。
....
表示次数少时,还可以用下列方式:
(20) 这篇课文我没看几遍就会背了。

....
(21) 颐和园我去了没几次。
.....
这里的“没”应看作与动量词结合一起表示“少”,动量词前只能用不定数词
“几”、“多少”;当谓语动词后没有动态助词或有动态助词“过”时,“没”放在动词前,
当谓语动词后有“了”时,“没”放在动词后。
1.2.2 现代汉语时量补语
时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时间的长短。
时间可以区分为时点和时段。如果我们说时间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呈现出
线形,那么在这条线上的每个点,都是时点。时点表示一个具体的时间。时段指一


19

段时间,也就是时间线上的一段。只有表示时段的词语才可以充任时量补语。时量
补语表示以下几种意思:
1.2.2.1 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
只有表示可以持续、可以反复进行动作的动词和表示可以持续的状态形容词才
能带此类的时量补语。例如:
(22) 同志,你等一会儿。
....
(23) 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

...
(24) 他整整累了一年。
. ..
时量补语前也可以是一个动宾短语,但这个动宾短语往往表示一个事件,而不
是一个具体动作。此类动宾短语中的动词表示可以持续的动作,补语表示动作持续
的时间。例如:
(25) 他当大夫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出过事故。

......
(26) 你服这种药已经三个月了,效果怎么样?
....
...
这个时候,句子中的动词往往还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动作持续的意思更明
显。例如:
(27) 我当大夫当了十几年了,都当烦了。
........
(28) 我服这种药服了三个月了,不觉得有什么效果。
.........


20

1.2.2.2 表示动作从开始或完成到说话时(或提到的某一时刻)已经有一些时间
带此类时量补语的,一种是结束性动词,一种是带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的动
词。例如:
(29) 小王和小李结婚才一年多。(带结果补语的动词)
...
(30) 姐姐回来一个小时了。(带趋向补语的动词)
....
(31) 那棵树已经砍掉很长时间了。(带结果补语的动词)
....
1.2.2.3 表示两个动作间隔的时间
即表示第一个动作开始或完成多久以后才进行的第二个动作。例如:
(32) 你吃完饭半个小时再吃药。
....
(33) 今天下午学习一小时再打球。
...
1.2.2.4 表示与某个标准比较相差的时间

例如:
(34) 他每天早到十分钟。
...
(35) 小马今天迟到五分钟。
...
这类句子的动词前多有或包含有“早”、“晚”、“迟”一类词。
1.3 现代汉语“动词+一下”结构的相关研究
在中国,有不少汉语学者对“动+一下” 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自
己相应的观点。如中国语言学界的泰斗吕叔湘先生在其《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
书馆)中认为:


21

①“V+数+下”:用于动作次数,可以儿化。例如:
(36) 树枝摆动了几下。
动词带宾语时,有两种语序。代词和指代人的名词在“数+下”之前。例如:
(37) 推了我一下,打了孩子几下
代词和指代人的名词以外的在“数+下”之后。例如:
(38) 拍了一下大腿,摇了两下头
②“V 一下”:表示一次短促的动作。例如:
(39) 等一下我就来,给我看一下
与此种观点相似的还有中国的语言学者陈灼,他在《桥梁》(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中曾有这样的描述:
“一下”动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时间。常说的有:
(40) 安慰一下,劝一下。
当补语为“一下”,宾语为人名以及对人的称呼时,宾语可在补语前,也可以在
补语后。
此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德峰(1997)《走进中国》初级本,对“动
词+一下”结构亦有相同的论述:

“V 一下”格式中的“一下”表示动作的量。例:
(41) 看一下地图,你们认识一下,老师请你去一下。
“V 一下”格式带宾语可以有两种位置:


22

a. V+宾+一下
b. V+一下+宾
当宾语为表示“人”的词语时,宾语可以出现在(a)中,也可以出现在(b)
中。例:
(42) 问老师一下

或者

问一下老师

(43) 等小王一下

或者

等一下小王

当宾语为表示“事物”的宾语时,只能出现在(b)中。例:
(44) 看一下地图
(45) 问一下路
还有相原茂(1984),关于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相原茂分析并提出了相同的
见解:
①宾语是代词或表人名词时:“


宾 一下 / ”

②宾语是代词或表人名词以外时:“

一下 /

宾”

并不仅仅如此,相原茂还从其他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对比考量,他已经明确
地把“V 一下”一分为二:①在“ 一下 ”中,“一下 ”是由数词“一” 量词“下”,表示动
作的次数,可能还有“两下、三下、四下、
在动词后没有“两下、三下、四下、
或轻松的意味。

下”;②在“

一下 ”结构中,“一下 ”

下”,表示的时间是少量的,语感上带有轻微


23

关于该结构对动词的选用,根据是否能进入“V 一下 1”和“V 一下 2”的标准,把
动词分为三类:
①能进入“V 一下 1”和“V 一下 2”
②只能进入“V 一下 2”
③不能进入“V 一下 1”和“V 一下 2”
由此可见,“动词+一下”结构中关于宾语位置的问题,在中国学者界已基本达成
了共识。当然,对“V 一下”结构仅仅从宾语的位置进行分析研究,未免过于简单。我

们再来看看,就此问题,中国的其他学者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胡孝斌(1997)把“V 一下”结构跟“VV”进行相比,对两个结构的分布、语义
和用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于两个结构的语义和分布,他认为:
①共同点:在一定的情况下,两个结构都可以表示尝试义。
②区别点:“VV”可以表示动作的反复出现、表示多量,而“V 一下”则不能;只
有“V 一下”可表示一次性动作。
此外,关于两个结构的用法,他指出两个结构在表示已然动作、与其他成分搭
配、在“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疑问句中等方面的共同点和区别点。

甘智林( 2005 ) 根据动词和名词的“有界”和“无界”特点,对该结构的动词选
用、该结构带宾语的情况和该结构的歧义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关于“V 一下”结构对动词的选用,他认为:


24

a. 有界动词能进入“V 一下 1”和“V 一下 2”,因这类动词在人们的意识中大多有
时间轴上的内在起始点,具有离散性与可重复性,能用数量词限定其数量特征。
b. 无界动词只能进入“V 一下 2”结构,因为这类动词在时间轴上没有内在的起
始点和终止点,不具有离散性和可重复性,能用数量词限定其数量特征。
但他也承认:“有界”与“无界”是以人的认识为准的,和客观实际不一定完全一
致。这样是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难以掌握“V 一下”结构对动词选用的规律。
总之,研究“V 一下”结构的论著不少,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我认为这些成果
都较为零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有的理论概括不准确,解释力度不够。如:
a. 上述的各位学者对“动+一下”结构的认识都是表示动作的次数或表示动作的短
时量持续,但请看下面实例:
(46) 我去!康老太太,您来一下!(老舍《茶馆》)
(47)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脚下。(洪溪《青年文摘》第 311 期-中国青年出版

总社)
这两个实例中的“动+一下”都不能用表示动作的具体次数或短时量持续来解释。
b. 关于“动+一下”结构与“VV”式,胡孝斌(1997)提出的观点也不充足。如:
-

关于“动+一下”和“VV”式的语义,他并没有提到两个结构最突出,最基本的

区别点就是“动+一下”结构能表示动作的具体次数,“VV”式则不能。
- 关于两个结构出现在一般疑问句的情况,胡孝斌认为双音节动词的“VV”式和
“动+一下”都能用于这类句子,而没有受到任何制约的因素。其实不然,由双音节动
词构成的“动+一下”和“VV”前边要加上能愿动词才能出现在一般疑问句中。如:


25

(48) 我能请教一下你名字的来历吗?(洪溪《青年文摘》第 305 期-中国青年出
版社)
另外,胡先生只对两个结构在表示已然动作时进行比较,并没有提到两个结构
在表示未然动作时的情况如何。
其实,除了结构和语义,我认为还可以从语气的角度对“动+一下”进行分析研
究。
“动+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缓冲语气的作用。如:这本书好不好,你过来
看一下嘛。/这首歌好不好听,你来听一下嘛。/关于这个问题,你最好问一下他。
这里的“看一下”“听一下”“问一下”其实就是“看”“听”“问”的意思,也没有在数量上
强调必须是“一下”。去掉“一下”,在语义表达上不会改变原句的意思。不同的是,原
句在语气上比较轻悠舒缓,而去掉“一下”之后,语气则变得短促生硬。
“动+一下”有时候帮助完成疑问语气。如:咱们再看一下?/你也尝一下?/我去
问一下?这里如果去掉“一下”,疑问语气就显得不完整,而且语气本身也会发生一
些变化。
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讲究“中庸”之道;在言语表达上,不喜生硬直接,

大多舒缓委婉。这也就是中国人在口语表达上“喜闻乐用”“动+一下”这一句式结构的
原因吧。
由此可见,对“动+一下”结构还有研究的余地,而且有必要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
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