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院
阮氏芳英
初级汉语听力课堂教师提问方法研究
NGHIÊN CỨU PHƯƠNG PHÁP ĐẶT CÂU HỎI CỦA
GIÁO VIÊN TRONG DẠY NGHE TIẾNG HÁN SƠ CẤP
硕士论文
研究专业:
中文理论与教学方法
专业代码:
60.14.10
2012 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SAU ĐẠI HỌC
NGUYỄN THI ̣PHƯƠNG ANH
初级汉语听力课堂教师提问方法研究
NGHIÊN CỨU PHƯƠNG PHÁP ĐẶT CÂU HỎI CỦA
GIÁO VIÊN TRONG DẠY NGHE TIẾNG HÁN SƠ CẤP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hành : LL & PP giảng da ̣y tiế ng Trung Quố c
Mã số chuyên nghành : 60.14.10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 TS. Phạm Đức Trung
HÀ NỘI – 2012
目录
保证言 .................................................................................................................................... i
致谢 ....................................................................................................................................... ii
摘要 ......................................................................................................................................iii
目录 .................................................................................................................................. vi
前言 ................................................................................................................................... 1
01. 选题缘由 ..................................................................................................................... 1
02. 研究目的 ..................................................................................................................... 1
03.研究任务 ...................................................................................................................... 2
04.研究方法 ...................................................................................................................... 2
05. 研究对象、范围 ......................................................................................................... 3
06. 本论文的结构 ............................................................................................................. 3
第一章
课题研究理论 ...................................................................................................... 3
1.1. 听力课提问理论依据 ................................................................................................ 3
1.1.1. 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 3
1.1.2. 听力教学的目的 ................................................................................................. 4
1.1.3. 听力训练的原则 ................................................................................................. 6
1.1.4. 提问的界定和要求 ............................................................................................. 7
1.1.5. 听力课堂提问的原则 ......................................................................................... 7
1.1.5.1. 科学性原则 .................................................................................................. 7
1.1.5.2. 目的性原则 .................................................................................................. 8
1.1.5.3. 启发性原则 .................................................................................................. 8
1.1.5.4. 兴趣性原则 .................................................................................................. 8
1.2. 国内外课堂提问研究综述 ........................................................................................ 8
1.2.1. 国外研究 ............................................................................................................. 9
1.2.1.1. 西方的研究 .................................................................................................. 9
1.2.1.2. 中国的研究 ................................................................................................ 13
1.2.2. 国内研究 ........................................................................................................... 16
1.3. 小结 .......................................................................................................................... 18
vi
第二章
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考察研究 ................................................................ 19
2.1. 考察对象和方法 ...................................................................................................... 19
2.1.1. 考察对象 ........................................................................................................... 19
2.1.2. 考察方法 ........................................................................................................... 20
2.1.2.1. 课堂录音及转写 ........................................................................................ 20
2.1.2.2. 问卷调查 .................................................................................................... 20
2.2. 考察结果与分析 ...................................................................................................... 21
2.2.1. 教科书考察结果分析 ....................................................................................... 21
2.2.1.1. 《汉语听力教程》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情况 ............................................ 21
2.2.1.2.《汉语听力教程》内容的优点 ................................................................. 22
2.2.1.3. 《汉语听力教程》内容的缺点 ................................................................ 24
2.2.2. 教师的课堂录音、转写分析 .......................................................................... 29
2.2.2.1. 课堂提问的总体情况 ............................................................................... 29
2.2.2.2. 课堂上提问方法的使用情况 .................................................................... 30
2.2.3. 教师和学生对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方法的看法的问卷分析 ............... 50
2.2.3.1. 学生问卷分析 ............................................................................................ 50
2.2.3.2. 教师问卷分析 ............................................................................................ 56
2.3. 小结 .......................................................................................................................... 61
第三章 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64
3.1. 关于《汉语听力教程》的建议 .............................................................................. 64
3.1.1. 编写的原则 ....................................................................................................... 64
3.1. 1.1. 要突出听力教学的特点 ........................................................................... 64
3.1.1.2. 注重趣味性 ................................................................................................ 64
3.1.1.3. 设立课外学习的部分 ................................................................................ 65
3.1.2. 语料的选择和控制 ........................................................................................... 65
3.1.3.练习的设计 ........................................................................................................ 66
3.2. 关于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方法的教学建议 .................................................. 66
3.2.1. 合理分配提问对象 ........................................................................................... 66
3.2.2. 提问的择时方法 ............................................................................................... 67
3.2.3. 提问的反馈方法 ............................................................................................... 67
3.2.3.1. 学生回答困难时,尽量帮助学生自己回答 ............................................ 67
vii
3.2.3.2. 学生回答错误时多方式引导学生,注意纠正方法 ................................ 68
3.2.3.3. 学生回答正确时适当减少简单称赞的使用频率,丰富正答反馈的形式
................................................................................................................................. 69
3. 3. 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方法的运用 ................................................................. 70
3.3.1. 考察对象、方法 ............................................................................................... 70
3.3.2. 运用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方法的实践教学结果分析 ........................... 70
3.3.2.1. 提问对象的分配 ........................................................................................ 70
3.3.2.2. 提问择时的方法 ........................................................................................ 73
3.3.2.3. 提问反馈的方法 ........................................................................................ 75
3.3.3. 学生问卷分析 ................................................................................................... 80
3.3.3.1. 对听力课的看法 ........................................................................................ 81
3.3.3.2. 对学生提问的总体看法 ............................................................................ 81
3.3.3.3. 对提问的择时看法 .................................................................................... 82
3.3.3.4. 对提问的分配看法 .................................................................................... 82
3.3.3.5. 对教师反馈的看法 .................................................................................... 83
3.4. 小结 .......................................................................................................................... 84
结语 ..................................................................................................................................... 86
参考文献 ............................................................................................................................. 90
附录 ....................................................................................................................................... I
viii
前言
01. 选题缘由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听力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听是语言学习的起点,也
是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外国学生学好汉语首先要从听力开始。听力能力的高低决
定学生学汉语的成败,影响到他们整体语言能力的形成。因此,听力教学始终处于
领先地位,初级阶段是汉语听力的关键前提所以汉语初级阶段教学更加强调才能保
证学生听力教学的质量,才能保证学生汉语能力的整体提高。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
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提问方法的选择。听力教师在各个环节都会频繁地使用提问,可以说,提问是听
力教学的主要手段。
本人在河内经营与工艺大学从事对中文本科生教学,特别是听力教学,积累了
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初级汉语听力教学实践中发现,听力课被学生认为是四种课型
中最没意思、最难,而且收效不大的课,学生普遍对听力课兴趣不大或者焦虑感比
较强。如何提高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减轻其焦急程度,并让学生有成就感,有效
的提问起着关键作用。体会到初级阶段在汉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本人在这方
面的实践经验力图了解初级汉语听力课堂教师提问方法。
因上述几个理由,本人决定以《初级汉语听力课堂教师提问方法研究》作为硕
士毕业论文。
02. 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课堂观摩、撰写及问卷调查达到如下目的
1
(1)加深对初级汉语听力课的教师提问方法的了解
(2)对河内经营与工艺大学的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采用的提问方法和学生学习
的情况进行研究
(3)从上述的研究,找出符合河内经营与工艺大学的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学方法
(4)将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方法的研究结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希望为其
工作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03.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要完成以下任务:
(1)概括有关听力课提问的理论问题,同时总结前人对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
(2)考查初级汉语听力课上教师采用的提问方法并进行分析;
(3)从上述的分析结果,对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
建议。
04.研究方法
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1)引证:引进前人所公布的有关理论问题,为论文所提出的论点提供准确依
据。
(2)例证:从实际语料选出教师采用提问方法的例子来证明问题。
(3)分析:对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方法的考察结果进行分析。
(4)归纳:把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方法的考察分析按照一定的原则归纳成
若干类型。
(5)对比法:把各位教师所采用的提问方法进行对比,找出符合自己学校的教
学方法。
(6)调查法:本论文采取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录音撰写等三种方法。问卷
调查:除了调查学生对初级汉语听力课上教师所采用的提问方法的态度、意见,还
调查教师对听力课提问方法的了解、采用情况及建议。课堂观察、录音撰写:从课
堂情境中进行收集需要研究的资料。
2
05. 研究对象、范围
本文要研究的对象是汉语听力课堂教师提问方法的使用情况,包括提问的分配方
法、择时方法以及反馈方法三大部分。研究范围只局限在初级汉语听力课提问方法
的研究。语料来源除了教师初级汉语听力课堂上所使用的提问方法的录音撰写以外
还有研究教师和学生对提问方法的总体看法的调查问卷。
06. 本论文的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以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课题研究理论
第二章、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考察研究
第三章、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章
课题研究理论
1.1. 听力课提问理论依据
1.1.1. 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听力训练是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长期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听力的高度
重视,反映了人类语言习得过程的普遍规律。大脑中储存的言语信息,一、是靠
听觉输入,二、是靠视觉输入而听觉输入是主要的。这一点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
程可以得到证明,先输入后输出是一般的规律,语言水平的提高是靠输入的不断
积累,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才能顺利传递表达思想。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输入
语言信息的条件和机会,才顺利地培养他们语言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汉语教学
3
中“听”“ 说” 训练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而初级程度课堂上“领读式”的教学法并非听
力教学。
毛锐(1996)指出人们学习一种语言,有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听”的状态。
“听”是交际的基础,听不懂就无法回答,换言之,听懂以后才能回答得正确。婴
儿在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听人说话了,出生以后继续听,对人们的指令作出反
应,但自己不出声或很少出声。人们在孩子说话以前,大人已经给他大量的时间
让他练习听力,孩子在大量的声音输入之后,一岁到两岁时才开始牙牙学话,这
是第一语言的习得。
增加课堂听力教学时,强化听力技能训练应作为听力教学的重点。语言的本
质是有声的,有效地学习语言,就是将语言进行有声的输入与输出。听力的过程
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人们学习一种语言,大量的时间在“聆听”,这是语言交
际的基础,所以我们给学生听的内容一定要多于让他们说的话语。提高学生“听”
的能力必须作多方面的努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保证听力训练的上课时数,增加
“听”的活动和“听”的练习,初级课程教学应使输入多于输出。
1.1.2. 听力教学的目的
训练学生的听力,首先要了解听力是什么回事,即聆听理解的本质。聆听理
解 的本质是人们利用听觉器官对言语信号接收、解码的过程。
所谓听觉器官是指耳朵、耳道、鼓膜、听觉语言中枢。言语信号指的是一个
一个的音义结合体— 词语和由词语排列组合成的语流。接受、解码就是对听觉
器官受到的言语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归类,同时跟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成
分建立起关系,从而在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面进行新的感知,理解言语信号
4
所表示的意义,并且把新感知的言语信号存入记忆库变为经验成分,以便感知更
新的言语信号。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在真实自然的交际中,言语信号是快速连续呈现
的,是转瞬即逝的。这就要求接收、解码高速进行。速度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么,哪些因素跟接受、解码的速度有关呢?
跟言语信号的清晰度有关。言语信号的清晰度包括信号的音位是否正确规
范,语速是否正常,音量是否达到一定的指数,有没有外界杂音的干扰等等。言
语信号的清晰度是外在的因素。清晰的言语信号易于接受和解码,反之则难以接
受和解码。
跟听觉器官的灵敏度有关。听觉器官的灵敏度是生理因素,跟后天的训练
有很大关系。训练科学得法,则听觉器官的灵敏度提高,听觉器官越灵敏,接
受、解码的速度越快。
跟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成分的数量有关。经验成分主要包括可感应性的词
语、可实用性的语法规则和有关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成
分越多,越便于加快接受、解码的速度。在大脑中储存尽可能多的经验成分,是
内在因素,也在于后天的训练。
跟解码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解码操作时大脑高级神经的高速活动,指的是
听到“音”,大脑的听觉语言中枢以及快的速度对言语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归
类,从而“悟其义”。解码操作越熟练,对语言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归类就越
快、越准确。
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力教学的目的是要训练学生听觉器官的灵敏度,能
够快速准确的辨析语言信号;帮助学生吸收尽可能多的语言要素,并且作为经验
成分储存在他们大脑记忆库中;通过大量和反复输入语言信号,训练聆听理解微
机能,提高接受、解码的熟练程度,活动听觉语言中枢。
1.1.3. 听力训练的原则
美國心理学家 Krashen 认为教授第二语言最好的办法是给学习者可懂输入。他
提出的可懂输入模式为 i + 1。i 是学习者现有的水平 ,i + 1 是在学习现有的语言水
平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的输入。这种输入必须使学习者能够听懂,可以理解。这叫
可懂输入的原则。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语言材料,学生只有听懂了,他们才会有收获和提高,才能
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才能把听到的语言信息作为经验成分储存在大脑中。
如何做好可懂输入的原则呢?
处理课文重点考虑水平低的学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水平低的学生哪儿
听不懂、原因是什么,把水平低的学生的问题作为讲解和练习的底线,如果水平低
的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全班学生也就没有问题了。
涉及练习要考虑各种水平、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考虑水平低
的学生,心里要装着所有的学生。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设计适合各种学生的练习,
让各种水平、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有成就感。
两种要求:精听和泛听。精听要求从整体到细节全部听懂,泛听只要求听懂主
题,细节可以不做要求。对有的语言材料做精听的要求,对有的语言材料做泛听的
要求。曾次不同的学生精听和泛听的要求也要有区别,因材施教。
6
1.1.4. 提问的界定和要求
教师提问即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用疑问句的形式来引导学生
作出口头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的行为。另外,很多教师使用半截的“留空
句”,相当于问句,让学生完成句子,这样的情况也视为提问。
王笃勤(2002)认为有效提问应能够使学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并且同
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相反,如果提问之后学生无法回答,或者只能做出十分简
单的或不恰当的回答,那么提问就一定存在问题。有效的提问应是能够利用各种策
略达成预期目的的提问。
因此有效提问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① 所提问题符合教学目的;
② 所提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③ 所提问题适合学生语言能力;
④ 问题表达清楚简明;
⑤ 问题的次序安排合理;
⑥ 面向全班提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
⑦ 学生回答以后积极适当地反馈。
1.1.5. 听力课堂提问的原则
1.1.5.1. 科学性原则
听力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设计的问题应体现出层次性和整体
性,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规律。首先从篇章结构上提出问题,使学生理解
其大意,接着层层提问,各个击破,帮助学生了解其主要细节,然后再从整体上进
7
行综合性理解提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篇章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克服逐词逐句听
的不良习惯。
1.1.5.2. 目的性原则
一定的教学内容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的服务的,不同的听力材料对学生的要求
也不同。听力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的问题应具有目的性、针对
性,以侧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听力技能。如预测、想象、分析、推理、记忆、捕
捉主要信息能力或猜测词义能力、记笔记能力,并能使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自觉地运
用这些技能获取信息。
1.1.5.3. 启发性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听力课堂提问已不再是单纯的核对答案时的一问
一答,而是通过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听力材料的表
层结构挖掘出其深层涵义,从字里行间捕捉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或从已知信息联想
到其他相关信息,从而达到成功进行听力交际的目的。
1.1.5.4. 兴趣性原则
听力理解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神经始终绷得很紧,时间长了极易疲
劳。如果课堂提问增加一点幽默感、趣味性,则可以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
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
能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
能。因此,教师要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的大脑都
兴奋起来。
1.2. 国内外课堂提问研究综述
8
1.2.1. 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课堂提问的研究由来已久。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外对课堂提问的研
究中最具有代表的人物是心理学家 Wragg。Wragg 从提问的概念、提问的原因、问
题的分类及出现的频率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较为全面的研究。Wragg 认
为,教师观念中的提问,仅仅是从话语中是否包含问题这一角度来考虑的,而不是
从能否引起学生反应这一角度来考虑的。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提问的功能及作
用、问题的分类、提问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
如:Jackie & Beth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教师课堂提问,他认
为好的问题和提问是高质量教学的核心。他们早期的研究集中在通过学生成绩的提
高来衡量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强调教师提问技巧的获得,如重视侯答、鼓励提出高
水平的问题等。中国的提问研究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孔子在教育方面已提出了“启
发式”,“启发式”与“提问”有着密切的关系。
1.2.1.1. 西方的研究
有关怎么样提问的问题,是提问方法的研究课题。美国学者 Clark 等人认为,
课堂提问要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良好的问题,二是良好提问
的先决条件,三是良好的提问技术;Willas 等人提出的问题策略主要包括问题措辞
明确策略、问题要适合全班策略、平衡各种认知水平策略、学生积极参与策略、探
究学生反应策略、问题连续性策略、待时策略、学生提问策略、教师陈述策略、脚
本分析策略等十项策略。可以说对于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时间较长、
硕果累累。
a. 问题的分配
9
问题分配是指教师是否均等地向每位同学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全体同学
共同思考的提问技巧。
Good & Brophy (1987) 指出,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中,应该给所有学生回答
问题的机会,让有学生都在上课期间保持警觉,因为学生者随时都可能需要对问题
做出回应。
McKenzie (1979) 认为:让全班一起回答能给学生更多的回答机会,也能使教师
了解整个班级的掌握水平及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的信息。
但是,Nunan (1991) 观察到,在提问分配上,教师更倾向于将范围集中在教室
的一个特殊的区域而不是面向全班,通常集中在教室的前面与中间部分,越到后面
与两边,提问就越少。这样,一些没被点到名字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显得比较被
动。统计结果表明,和被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人相比,主动参与的人学习成绩会提高
得比较快。
b. 提问技巧
国外研究者 (Oristein, 1990; Perrott, 1982; Jacobsen.et, 1985)普遍认为提问有三
种技巧:
①.追问(probing)
根据 Borich (1992)的研究,追问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使用:一是角是不确定
学生到底对这个问题理解多少,用追问来明白学生回答的意思。二是学生的回答不
完整或者教师想把回答提问升到更复杂的水平时,用追问来请学生扩展或完善回
答。
②.转移(redirecting)
10
Jacobsen.et (1985) 认为教师可以用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提问多个学生,了解
不同学生的反应。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这是一种高度的互动。
Peacock (1990) 则认为,转移指的是当第一个学生不会回答时,老师为了避免学
生的尴尬,转问自己信任的、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本文只考察第二种转
问。
③.激励(prompting)
Perrot (1982)认为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或者回答得不理想,或者只是部分正
确时,教师为了降低学生的焦虑,可以为学生提供线索,激励他们一步一步地回答
出整个问题。
c. 提问后教师的等待时间
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长短也是课堂提问的研究部分。
Rowe(1974) 和 White & Lightbown (1984) 在研究中发现教师提问后很少给学生
提供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结果是等候的时间越短,学生的回答也就越少。总体来
说,教师等待的时间越短,学生回答的机会就越小。当教师确实有耐心将等待的时
间延长到 3 秒到 5 秒或更长时,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课堂活动来。
Nunan (1991) 也指出,教师的等候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学生不仅需
要更长的时间对目的语提供进行理解,而且还需要时间用目的语来构建答语。但如
果等待时间过长以至于会对课堂连续性造成影响时,这时就要适当缩短侯答时间,
及时进行反馈。
d.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11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应有的评论,这叫做反馈,是
提问正常进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问有效进行的保证。
White & Light & Brown (1984) 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中有 40%没有
得到教师的反馈。
Nunan (1991) 将教师的反馈分为肯定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否定反馈
(negative feedback)两种,并指出,多年的研究证明,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时,不
仅能使学习者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增强他们的学习机
会,因此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但笼统、机械的积极反
馈,如“很好”、“不错”,会造成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迷惑(Brophy, 1981)。Oristein
(1990) 也认为过多或过分的表扬都是有害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定要真诚。
由此看来,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定要适度,而且表扬的内容要明确,让学生清楚地
认识到自己是在哪一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
纠错也使教师反馈的一种表现,对于纠错的标准、时间和程度,研究者意见有
分歧。有些学者。比如 Gattegno (1972) 认为不应该马上纠错,而是应该让学生认识
到自己的错误然后自己纠错。但是,Willing (1988) 却发现在成人课堂里,学生对教
师纠错这样的课堂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Cullen (2002) 认为教师的反馈有两方面
作用:评价性作用(evaluative role)和话语作用(discourse role)。 评价性反馈通
常伴随展示性问题出现,教师明确指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语
言形式上。进行话语性反馈时,教师只关心回答的内容,不关注语言本身,即使学
生回答中有错误出现,教师也不会明确指出,而是采用隐性的方式即转述释义的策
略加以修正以避免课堂互动的间断,因此比评论性反馈更具参考功能。
12
还有一种反馈是重复,教师常常无意识地重复学生的答案。Weiner (1992)认
为教师重复学生回答的不足或错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容易使他
们将回答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
1.2.1.2. 中国的研究
a. 提问的功能和作用
在提问功能的研究方面,崔达送(1994)认为课堂提问具有心理沟通、集中主
义、训练思想、了解反馈等四种功能。东北师范大学的李春玉、张旭东认为提问具
有的作用是:能够带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
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使教师得到
反馈信息,首都大学的傅道春(2001)在《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中指出,提问
可以引起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学习、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评价、反馈、启发学生
思考和管理功能。
b. 提问的分类
提问的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一,划分出来的种类也不同。李如密(1996)的
《教学艺术论》给提问做了两种分类:一是按照提问语的内部结构分为总式提问、
台阶式提问、连环式提问、插入式提问,二是根据提问的具体方式分为直问和曲
问、正问和逆问、单问和复问、快问和慢问。崔达送、刘伯奎(1994)等的《教师
口语》划分的提问类型是直接提问语、间接提问语、升级式提问语、跟踪式提问
语、导研式提问语。傅道春按课堂教学顺序和环节分为引发式提问、强调式提问、
巩固式提问。另外,还有其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提问进行了分类。
c. 提问的方法
13
傅惠钓(1997)提出课堂提问应该明确、适时、适度以及能启发思维,即各类
问题要兼顾、问题要运用有序、要注意语言的品质、要多数学生参加,要根据心理
学的“变式”特点来变换提问角度。
申继亮、李菌(1998)编制了一套“教师课堂提问语反馈编码系统”,从问题的
结构与质量、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和教师反应方式三个纬度来评价教师课堂提问的有
效性。
胡广文、孟凡刚(2000)在文章中指出,课堂提问技巧主要是指教师所具有的
处理师生间问答互动的基本知识、经验和技能,其中既包括提问的时机的把握、提
问对象的选择、提问对象的选择、提问内容的指向和集中,同时又包括教师提问时
对非言语行为和非认知因素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程度,以及调控问答活动时间的技
能。
康红(2004)还论述了课堂提问的“八性”原则,即提问的目的性、趣味性、梯
度性和针对性、启发思辨性、思想性、时机性、适度性以及多角形。
牛雅珺(2006)认为提问要适时、适度,要面向全体,而且教师应做好提问后
的评价工作,因为课堂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
三合一的过程,大体可以分教师提问、学生反馈和教师反馈三个阶段。
从总体来讲,中国对于提问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类型、问题的分配、提
问技巧、提问后教师的等待时间、反馈等方面。
d. 汉语听力教学研究
关于听力课上听和说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应该听说结合,不应为了突出课型
特点而只听不说。杨慧元指出:“听说应该先于说话,而且听要多于说;听说不是目
14
的,听为了说,听话是说话的基础和前提”。鲁俐(1995)研究了听力教学中的口语
训练问题,介绍了模仿、问答、对话等三种教学手段。闫丽萍(1998)举例了听力
教学中听说结合训练的八种好处。但王宏丽(2004)对此似乎持不同意见,认为在
学习过程中挺总是先于说的,因此她将学生的沉默期时间做了很大的延长,除非学
生主动说,一般不强行要求。提问时尽量将问题简化。在反馈方面,除了那些影响
答案正确性的错误以外,一般不进行纠正。
关于听力课上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孔祥荣(2006)发现对于初级水平学生来
说,听力教材、负评价、学生能力及技巧、课堂情景、汉语水平和文化背景知识等
五大因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听力焦急,其中听力材料的语速、话题熟悉程度及
练习题的形式这三类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e. 汉语课堂上的提问研究
汉语教学课堂提问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专著和论文不太多,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
进行研究:
关于提问的作用,许多研究者认为:从学生的角度说,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
维,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师的角度说,提问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
务并且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以此了解学生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马欣华,
1988; 刘晓雨,2000;杨慧元,2007)。
在提问的策略方面,曾玉(2005)发现教师在问题分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随意
性,但比较倾向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时,教师使用的激
励、重复或简化方法较多,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回答的追问方法却不太多。对于正确
的回答,教师一般使用肯定并加以重复的反馈方式;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几乎见
15
错必纠(曾玉,2005),并且以立即纠正为主(张欣,2006)。在立即纠正时,教
师们教师们使用的重述方法占反馈总数的 57%,即重复并修正学生回答里的偏误,
但不明确指出学生回答不正确。另外,有些教师有时会重复学生不正确的回答。根
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初级和中级的教师使用纠正性方法的倾向有所不同,初级班的
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明确地纠正。但总的来说,教师在使用纠正方法时缺乏针对性,
往往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纠正方法,而是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
曾玉(2005)还调查了学生对于教师提问方法的看法,她发现对于学生来说,
最不能忍受的是教师随意打断自己的回答,以及在自己还有能力继续回答时,帮自
己说出所有的答案,抢夺了自己的话语权。
孙德金(2003)指出:“现有的有关教师语言的研究从总体上看缺乏微观研究,
普遍采用的是个案举例式方法,且多使用定性式的表述语言,缺乏对实际教学活动
中的教师语言的实证性研究,缺少数据。”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汉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1.2.2. 国内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方法是容易采用而有效的方法。越南研究者对汉语听力课
教师提问方法还没有研究,但是边缘学科也有一些研究。
关于提问方法的作用,黎福禄在《问题和教学中的问题使用》(Lê Phước Lộc.
Câu hỏi và việc sử dụng câu hỏi trong dạy học. Tạp chí nghiên cứu khoa học 2005)认为
“Câu hỏi dạy học được định nghĩa là những câu hỏi hoặc yêu cầu có tính chất hướng dẫn
học sinh khai thác kiến thức, giúp giáo viên kiểm tra kiến thức của học sinh hoặc tạo ra
những tương tác tâm lý tích cực khác giữa giáo viên và học sinh nhằm hoàn thành mục tiêu
dạy học.” (所谓教学提问就是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问题或要求,帮助教师检查学生
16
的知识或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创造师生之间的积极心理。)“范曰旺在《教育学》
(Phạm Viết Vượng .Giáo dục học. Nhà xuất bản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2000)认为
“ Qua phương pháp hỏi giáo viên có thể kích thích tư duy của học sinh, khích lệ học sinh
học tập.” “通过提问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学习。”
关于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阮庭整在《教师教学、检察学生的提问问题》
(Nguyễn Đình Chỉnh. Vấn đề đặt câu hỏi của giáo viên đứng lớp, kiểm tra đánh giá việc
học tập của học sinh. Nhà xuất bản Hà Nội 1995)认为 “Câu hỏi của người giáo viên đặt
ra trong quá trình giảng dạy khác với câu hỏi bình thường trong cuộc sống. Trong cuộc
sống khi người ta thường hỏi ai một điều gì thường người hỏi chưa biết điều đó hoặc là
biết một cách lơ mơ chưa rõ. Nhưng câu hỏi mà người giáo viên đặt ra trong quá trình
giảng dạy không phải để đánh đố học sinh mà là câu hỏi mở. Điều này có nghĩa là đặt câu
hỏi cho học sinh về những vấn đề mà học sinh đã học hoặc là từ những kiến thức đã được
học mà suy ra.”(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像生活中的一般问题。生活中人家提出的
问题是大家对问题还不清楚或还有疑惑的。但是,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已
经掌握好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挑战学生的,而是开放问题。
提问时要跟学生已学过的问题有关或从学过的知识进行提问。)
教学中如何提问?黎文好在《教学方法与检察手册》(Lê Văn Hảo. Sổ tay
Phương pháp giảng dạy và đánh giá.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ha Trang 2006)提出不应该提出
“对、错的问题”、不应该问“不清楚、不确定的问题”、不应该过分集中问一个人等十
三个提问时不应该问的问题,逻辑性地提问、多样化问题的长度和难度让学好或学
不好的学生都可以回答、用提问来总结问题等十四个提问时应该问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西方国家的研究比较全面、系统,主要集中在提问类型、问题的
分配、提问技巧、提问后教师的等待时间、反馈等方面。中国对汉语课堂提问的研
17
究相对零散,仅从某几个特定的角度,如提问的作用和种类、提问策略等进行相关
论述。目前而言,越南在课堂提问方面的研究散见于研究教学法的文章中,只是凤
毛麟角,尚未深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听力课具有自身课堂提问明
显多于别的课程的特性,因此我拟以初级汉语听力课堂教师提问方法为研究对象进
行研究。
1.3. 小结
综上,国外研究者对课堂提问已经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并以理论为先导,设计了
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提问、评价提问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研究可以
对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的研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越南对于课堂提问的研
究 大多是经验的,实证性研究已有但很少、十分零散,未能形成规模,整体研究相
对薄弱,汉语课堂提问进行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听力教学高度
重视。听力影响到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形成,所以听力教学在汉语学习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目前,上听力课时,学生觉得比较难,教师觉得比较枯燥、难操作。提
问方法对汉语听力教学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何教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初级汉语听
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听力课生动有趣、学生兴奋学习?这正是本文需要研究的
问题所在。在前人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学的实际,从实证
的角度,对初级汉语听力课堂教师提问的活动进行调查与研究,初步总结出初级汉
语听力课教师提问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化的建议;运用关于初级汉语
听力课教师提问方法的建议,以实际的证明来证明上述的研究成果,以进一步提高
课堂效率,达到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汉语习得的目的。
18
第二章
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考察研究
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教学设计,通过课堂观摩和问卷考察,在初级汉语听力教
学的任务指导下结合提问教学原则、方法及心理学理论,我对初级汉语的大学生一
年级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了解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提问方法的使用实践,对考察结
果进行分析。
2.1. 考察对象和方法
2.1.1. 考察对象
由于我的论文研究的是初级听力课堂教师提问方法,因此我选择了河内经营与
工艺大学 DL13.01、DL13.02、 DL13.03、 DL13.04、 DL13.05 班的学生和八位教师
作为研究对象。五个班级都相当于初级汉语水平,已经授 105 学时的综合课(每学
时为 45 分钟),有 307 词的词汇量。
我们河内经营与工艺大学目前在讲授的初级听力教材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汉语听力教程》一套。本教材分成第一册、第二册及第三册。我们学校只
学第一册和第二册,第三册教师可以把它作为课外的资料。一年级学第一册,二年
级学第二册。我的论文所考察的教材是第一册。
19
2.1.2. 考察方法
教听力课时,教学时间比较稳定,为了了解不同教师在处理相同教学内容是使用
提问方法的异同,我特意考察了同一年级的教师讲授同一个听力课部分的课堂(具
体是《汉语听力教程》的第十五课)。我着重考察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
提问方法在全部方法中的比例。
在问卷调查部分,我主要调查教师和学生对提问方法的看法。希望从中发现目
前初级听力课堂教师在使用提问方法是存在的问题。
我考察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课堂录音转写,二是教师和学生的问卷。
我要考察的是初级听力课堂教师提问方法的使用情况,包括提问的分配、择时、反
馈等三大部分。
2.1.2.1. 课堂录音及转写
在课堂录音转写部分,我选择了 DL13.01、DL13.02、 DL13.03 的三位教师。我
把这三位教师称为 A 教师、B 教师、C 教师,其中 A 教师从事汉语教学时间是六
年,B 教师从事汉语教学时间是四年,C 教师从事汉语教学时间是一年。
2.1.2.2. 问卷调查
我对河内经营与工艺大学 DL13.01、DL13.02、 DL13.03、 DL13.04、 DL13.05
的学生和八位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学生发放问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们对教师提
问方法使用情况的满意度以及他们理想的提问方法,对教师发放问卷的目的是了解
教师对提问方法的看法以及自己认为的使用情况。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