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论文一共包括 4 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谈到选题的理由,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
象。
第二章:对“比”字句的相关研究概述。比如:从偏误的角度对“比”字句进行
研究有:徐著玉“韩国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刘红娟“留学生学习汉语比较句
式的偏误分析”、肖小平“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考察”。
但是真正对越南留学生的“比”字句偏误分析几乎没有。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对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进行分类,在我的研究对象范围内,主要
有四大类偏误,包括:“比”字句结论项的偏误,比较项偏误,比较词偏误和
“比”字句的误用。我找出了一共 223 个偏误,其中,偏误比率最高的就是结论
项的,占总偏误的 39.01%。其次,比较项的偏误也很高,达到 32.74%。排在第
三是比较词的偏误,占比例 19.73%,最后是“比”字句的误用,占比例 8.52%。
上述的四大类偏误中,也分成每一小类偏误。最突出的就是,在结论项里边,越
南留学生经常把“很”加进去,同时在使用“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中也常常出现
偏误。
第四章: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及教学策略:
首先,越南留学生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受越南语母语的负迁移,汉语
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同时是因为他们的学习策略不当,经常使用回避和简略方
式,另外跟教材的编写也有关的。有些教材编写不够清楚,没有阶段性,甚至还
取错了例句:如:*论房子的价格,北京比其他城市贵很多。(杨存田“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其次,针对这些偏误的原因,我提出了“比”字句的教与学的建议。
从教材编写方面,我想应该有系统性、阶段性,而且应该具有时代性。
从学生的方面,我建议学习者应该有积极的态度来学习,要善于思考,要有“不
耻下问”的精神,有任何不懂的问题要问老师或者问中国人。
I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我想教师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努力,补充知识,向
别人已研究的成果借鉴或者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认真去了解越南留学生关
于“比”字句的哪些方面,出错比较多?从而可以预测偏误,找出解决的方法。
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汉语“比”字句的使用。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虽然越南留学生比较句偏误研究的论文比较多,但是真正对“比”字句的
偏误研究几乎没有,大多数都是汉越比较句对比研究或者越南留学生比较句偏误
研究,这些偏误对本论文的启示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越南留学生,偏误分析,“比”字句
II
Abstract
AN ANALYSIS ON THE ERRORS OF THE“BI”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BY VIETNAMESE STUDENTS
"Bi"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 the researchers attention. Most teachers are almost
over in the primary stage to explain, to the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stages are less
attention. But the Vietnam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is grammar is not very good.
After investigation, I found that many Vietnamese students to the senior phase
has still not properly using the "Bi" construction,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Bi
"conclusions items, compare items, compare the word bias, but also a "Bi "misuse of
the phenomenon. Why do they have such errors in it?That is because the transfer of
Vietnamese mother tongue, Chinese over-generaliz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knowledge,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their bias is also relevant,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learning strategy for improper use of avoidance strategies exist to simplify the case of
strategy. How to enable them to reduce these errors? About Chinese "Bi" phrase, I
give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bout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is thesis is total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hat "Bi" sentence of reason, research ideas, methods
and objects. Chapter Twoo: "Bi " Overview of related research: the "Bi" to summarize
the various angles. Chapter III: Vietnamese students using the "Bi" error types.
Chapter IV: Vietnamese students, "Bi "causes error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Conclusion
Keywords:
Vietnamese students, Error Analysis, "Bi" sentence
III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 1
1.1 选题理由............................................................................................ 1
1.2“比”字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1.3“比”字句的研究范围 ......................................................................... 2
1.4“比”字句研究对象 ............................................................................. 3
第 2 章 “比”字句相关研究现状 ............................................................... 5
2.1 从对比的角度对“比”字句进行研究 ................................................ 5
2.2 从“比”字句教与学角度研究 ....................................................... 5
2.3 从偏误的角度对“比”字句进行研究 ................................................ 6
2.4 从习得“比”字句角度研究 ........................................................... 6
2.5 小结.................................................................................................... 7
第 3 章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类型 .................................................. 8
3.1 结论项的偏误.................................................................................... 8
3.1.1 程度副词的误加 ......................................................................... 8
3.1.2 结论项的遗漏 ........................................................................... 10
3.1.3“的”、“多”的误加 ..................................................................... 11
3.1.4 结论项的错序 ........................................................................... 13
3.2 比较项偏误...................................................................................... 14
3.2.1 比较项不对称 ........................................................................... 14
3.2.2“的”的遗漏 ................................................................................ 15
3.3 比较词的偏误.................................................................................. 17
3.3.1 否定词的错序 ........................................................................... 18
I
3.3.2 否动词的误加 ........................................................................... 19
3.4“比”字句的误用 .......................................................................... 20
第 4 章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 22
4.1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 ..................................... 22
4.1.1 母语的负迁移 ........................................................................... 22
4.1.2 目的语泛化 ............................................................................... 23
4.1.3 使用回避 、简化方式 .............................................................. 25
4.1.4 教材的编写 ............................................................................... 26
4.2“比”字句的教学建议 ....................................................................... 27
4.2.1 教材方面 ................................................................................... 27
4.2.2 学生方面 ................................................................................... 28
4.2.3 教师方面 ................................................................................... 29
结
语 ................................................................................................... 32
参考文献 ................................................................................................... 34
注
释 ................................................................................................... 37
附
录 ................................................................................................... 38
致
谢 ................................................................................................... 40
II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理由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增多。在实行
商品买卖、服务交换的过程当中,由于其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文化、语言等
方面的不同而导致经营习俗和经济领域用语的不一致。
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与世界上各国的交流合作,越南政府已制定并实行一些
列政策,其中高度重视发展与地区内各国,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自 1990 年以
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已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交往的领域也不断扩大。其
中,经济合作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可见,在此合作过程中,语言的不同是
两国企业的最大阻碍。因此,近几年来,很多越南人都选汉语来学习,来华学
习的越南留学生越来越多。
“比”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典型句式 ,同“把”、“被”、“有”、
“了”字句等特殊句式一样,一直以来颇受研究者的重视。而且几乎大部分教
师都在初级阶段过度讲解,到了中、高级阶段就不太注意。可是越南学生对这
一语法点掌握不太好。经过调查,本人发现许多越南学生到了中高级阶段还仍
然不正确地使用“比”字句的句式。
造成这些原因不仅来源于(1)受越南语的负迁移,(2)学生对汉语
“比”字句的规则没有掌握好(3)教材编写等几个因素也有关。例如:有些教
材写:“A+“比”+B+谓语”。但是这里的“谓语”应该是哪些词类来充当的
呢,教材没有注明,所以引起学生这样说:
(1)*她妹妹更漂亮比她。
(2)*你的汉语比我很牛。
(3)*他比我不高。
(4)*今天没比昨天好。
(5)*他做的菜比我做好。
加上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虽然很多人研究“比”字句,但是真正对越南学
生学习“比”字句的偏误研究几乎没有,大多数都是汉越语“比”字句对比研
1
究,对比汉越两者之间的“比”字句差别,发现越南学生使用“比”字句的时
候犯了很多错误。这些论文给我们后者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但仍然没有解决好
这些偏误,所以本人决定从偏误角度出发,希望可以给越南留学生学习“比”
字句提供一些参考文献。
1.2“比”字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写论文的过程当中,我使用的研究方法都包括:问卷调查法、统计法、
偏误分析法和对比法。另外,我让他们自己造句,关于“比”字句句式。
首先我设计关于“比”字句的问卷调查,从简单到复杂,都包括:改写,
改正句子,组合句子和翻译。
我的调查对象是 85 名初、中、高级越南留学生,发给他们问卷调查,让他
们做完了以后,收集资料,总结越南留学生做得怎么样?哪里错?哪里不知
道?自己归类,分成越南留学生“比”字句的偏误类型,主要出现在几个方
面:结论项的偏误、比较项、比较词和“比”字句的误用。从而找出越南留学
生的“比”字句的偏误原因,他们犯这样的偏误是因为受越南语母语的负迁
移、学习者没有掌握好目的语(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并且还使用回避、
简化方法,一部分是由于教材编写引起的。这些都引起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
“比”字句的偏误。
本人提出对汉语“比”字句的教与学的几个建议,从学生的角度、教材编
写方面和教师方面提出建议。虽然本人研究的不够深,但希望能为越南留学生
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越南人汉语教学工作做出一份贡献。
1.3“比”字句的研究范围
现代汉语中表示比较的句式很多,可以使用“跟”、“像”、“比”、
“有”、“不如”、“越来越”等句式,刘月华0从比较的方式出发将比较句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事物、性状同异的,是异同性比较,如“他跟我不一样
高”;一类是比较性质、程度的差别、高低的,属于差异性比较。差异性比较
又可分为“比”字句、“不比”句、“不如”句等,如“我比你大”“这座山
比那座山高”,“这栋楼没有那栋楼高”,本文采用刘月华的分类标准,论述
2
范围仅限于差异性比较的“比”字句。“比”字句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初中级阶
段。
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学习汉语一年半到三年的越南留学生,加上一部分
高级生。“比”字句分类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吕文华将“比”字句按照形式和
语义的难易程度分成十个等级;陈裙、周小兵在统计本族人使用频率和留学生
语料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对比较句的选取和排序做了研究。本文参考了前辈们的
分类,根据本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初中级阶段,所以集中下面几个句式:
句式一:A 比 B+形容词
他比我高
句式二:A 比 B+形容词+精确数量补语
今天河内比长春热 10 度
句式三:A 比 B+形容词+模糊数量补语
红军比黎明高一点儿
句式四:A 比 B+动词十得+补语/A+动+得+比 B+补语 她比我唱得好听
句式五:A 比 B+多/少/早/晚+动词+数量补语 今年夏天比去年夏天晚来半个月
句式六:A 比 B +更(还、再)+形容词:她妹妹比她更漂亮
句式七:“没有”句
今天没有昨天好
句式八:A 比 B + 心理动词+宾语:我妈比我爸更喜欢看电视。
句式九:“不比”句:我的汉语不比你好
句式十:A 比 B +动宾+动+程度补语:他唱歌比我唱得好
本论文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偏误语料主要从越南留学生做出来的句
子,所以有很多句子表面上是一个句子,但是错误的方面不一样,所以把他们
分成不同的偏误类型。
1.4“比”字句研究对象
每年来华学习的越南留学生很多,因此本文以越南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主
要集中在初中级生,以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作为论文题目,对
他们掌握“比”字句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归纳偏误类型、找出偏误原因并提
出关于教与学“比”字句的几个建议。对于调查对象,具体情况我们一起看以
下的调查对象表:
3
表 1.4:“比”字句的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
初级
中级
高级
人数
19
39
27
性别
年龄
学习时间
总人数
男人:29;女人:56
20-25 岁:42 人;25-30 岁:26 人;30 岁以上:17 人
6 月-13 月:19 人;13 月-24 月:39 人;24 月以上:27 人
85
4
第 2 章 “比”字句相关研究现状
2.1 从对比的角度对“比”字句进行研究
邓湖静 《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年。他对两
种语言中进行对比,找出了一些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产生的偏误,从而找出
一些教学策略。
许振敏《针对初级阶段法国学生的汉语“比”字句研究与教学》,北京语
言大学,2008 年。他对两种语言的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
对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邓世俊《越南语“hơn”字句与汉语“比”字句对比研究》,南京师范大学。论
文指出两者之间的结构特点、语义特征、语用表达的异同。用调查实例来证明
母语对目的语产生正负迁移的作用。虽然他研究比较充足,对越南语“hơn”字句
和汉语“比”字句的(1)肯定否定方面进行对比;(2)对两种语言中的谓语进
行对比;(3)“hơn”字句和汉语“比”字句的省略问题进行对比,但是还不够全
面,“比”字句中有很多句式,他还没进行研究。对比的时候,他发现了两种语
言中有些不同的地方,学习者受母语的干扰造成的一些偏误,但仍然没找出解
决方法。
2.2 从“比”字句教与学角度研究
代雪曦《对外汉语“比”字句的学与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6 年。他对留学生的作业、作文的偏误进行分析,指出:比较点、比较项、
比较方式和结论项的偏误, 从而找出产生偏误的一些原因都从“学”与“教”
的方面如:(1)学习方面产生偏误的原因:母语负迁移、有限的目的语规则的
泛化和学习策略;(2)课堂教学方面产生偏误的原因:由于教材、工具书等解
释不当,教师在教学上引导不当。除此之外还有:从认知角度解释“比”字句
偏误原因。他认为教材编写的时候太着重语法现象,同时对语法的解释太繁
华, 特别是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书上的一些复杂术语对他们来说没有好处
的,他们将会记不住、没法把握。同时他也对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他的
论文对我们后者起了很好的启示。
5
火玥人《“比”字句肯定式教学策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 年 6 月
第 3 期,她对“比”字句的肯定式提出一些公式的教法。她使用的是归纳的教
学方法。
2.3 从偏误的角度对“比”字句进行研究
徐著玉《“韩国学生 “比”字句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大学,2009 年。他使
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找出韩国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进行分类,找
出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法,提出一些教学策略。我觉得这篇论文写得比较
好,也谈三个平面:语音、语法和语用方面,但是针对的对象跟本人不一样,
而且究竟是不同国家,语法都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
刘红娟《留学生学习汉语比较句式的偏误分析》,天津师范大学,2006
年。她对比较句中:“比”字句、“不比”句、“有”和“没有”句、“不如”句、“跟........
一样”、使用“更”、“最”表示比较句、“越来越”、“越..........越”这些句式进行偏误
分析。因为她研究的范围比较大,虽然对比较句中的几个句式都研究,找出偏
误的原因,可是对“比”字句的偏误原因、解决办法还不够深,所以本人从前人
的基础上更深地挖掘,尽量找出好的办法,希望以后能为留学生,特别是越南
留学生供给一份参考资料。
肖小平《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考察》,广西师范大
学 2004 年。论文指出越南留学生学习比较句的时候,特别是“比”字句有一些偏
误,都关于三个方面:比较标记方面的偏误、比较项方面的偏误和结论项方面
的偏误。对每一类的偏误她都详细地找出来偏误,主要是遗漏、错序、错用的
偏误。在他的调查对象当中没有发现越南留学生学习“比”字句的时候还包括“不
比”的偏误。他提出了影像越南留学生学习比较句的因素都包括四个方面:从母
语的迁移,受目的语的影响,由于教材的编写,学生学习的策略不当,这些原
因影响着越南留学生学习比较局的时候犯那么多的偏误
2.4 从习得“比”字句角度研究
王茂林《留学生“比”字句的习得考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他对留学生使
用“比”字句的十四个句式进行考察,发现留学生使用“比”字句的时候出现一些形
式上的偏误如:“误加”、搭配上的偏误,“误用”和“误序”。他考察了以后发现留
6
学生对“比...........得多”,用的有些过泛。从而他提出留学生不应该仅仅注意对
“比”字句的语法注重,同时也应该重视实际交际,这样才能提高汉语水平,对
“比”字句的使用更加把握。
张蕾《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8 年。他对比较
句的几种进行分析,对“比”字句的偏误种类总结得很详细,如:“比较项”、“比
较点”、“比较方式”、“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找出了偏误。除此之外,他也对“一
样”句、“有”字句、“没有”句、“不如”句、“像”字句、“越来越”句进行偏误分
析。他都归纳每一句式的偏误类型,然后大概找出留学生比较句的偏误原因,
除了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过度泛化以外,他还提出另外两的原因。他
认为汉语比较句本身就很复杂了,所以对于留学生学习来说就是一个困难,其
次,对外汉语教材对汉语比较句的处理还没解决好,有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
处,如:编排不够系统,初中高级阶段的分开不够清晰,解释太简单,不够清
楚,让留学生难以了解。从而他提出了几个建议:关于教材、教师和学生方
面。
2.5 小结
偏误分析就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它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起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可以说偏误分析是对外汉语教学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它能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质量、有效性。对学生来说,偏误
分析帮助他们了很多,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把握度。除此之外,偏误分析对
教材编写工作也有重要的贡献,它指出教材的不足之处,从而也能提高编写教
材的质量。虽然如此,但目前偏误分析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今后的研究工
作更需要深度地挖掘,发挥偏误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优点,克服其缺
点。
7
第 3 章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类型
经过调查,本人发现越南留学生不仅仅初级生对“比”字句掌握不太好,
而且中高级生也有同样的情况。他们的偏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结论项、
比较项、比较词偏误和“比”字句的误用。比较项就是比较的对象,包括比较
主体和比较客体,比较主体一般在“比”之前,使用“X”或者“A”来表示,
客体放在“比”之后,就是“Y”或者“B”。越南留学生对“比”字句的掌握
到底怎么样?具体情况我们一起去了解:
表 3.1:“比”字句偏误类型调查表
“比”字句偏误类型
数量
偏误率(%)
例句
结论项
87
39.01
你的汉语比我很牛
比较项
73
32.74
学生的质量没有去年好
比较词
44
19.73
今天没有比昨天好
“比”字句的误用
19
8.52
今天比昨天差不多
合计
223
100
3.1 结论项的偏误
这是越南留学生出现最多偏误的一类。有几种情况:程度副词的误加、结
论项的遗漏、结论项中“了”的遗漏、“的”、“多”的误加和错序偏误。
3.1.1 程度副词的误加
根据李德津、程美珍《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一文,北京教学出版社,
1982 年指出:““比..........”后边,谓语前边不能用表示程度的副词 “很”、
“非常”、“十分”等。不能说:“今天比昨天很暖和”,“他比我工作得非
常好”等。1
8
这样就说明,在“比”字句中不可能使用“很”、“非常”、“十分”、
“太”、“极”、“挺”等绝对程度副词修饰。在“比”字句中可以使用
“更、还”等相对程度副词修饰。
我给越南留学生同样一个越南语句子翻译成汉语就造出不同的汉语句子:
越南语句:Sản lượng năm nay cao hơn năm ngoái rất nhiều。
上面的越南语句,他们都有不同的翻译法,但关于“比”字句结论项中的
程度副词“很”误加偏误如下:
(1)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很多。
(2)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高出很多。
(3)
*今年的销量比去年的高很多。
(4)
*今年的销量高于上年的较多。
(5)
*今年比去年产量很多。
这一偏误是越南留学生特别常见的一类。上面句子的谓语都是形容词。根
据形容词的特点,大多数都可以使用程度副词来修饰。可以说:“很高”、
“高得很”、“很多”等“很”+形容词的形式。
但是根据李德津、金德厚《汉语语法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的一文中第 153 页指出:“比”字句中,谓语形容词或动词前边只能用
副词“更”或“还”,而不能用其他表示程度副词作状语。例如:
可以说:老二比老大还能干。
不能说:*老二比老大很能干。2
跟上面所说,我们都需要把“很”去掉,因为在“比”字句中不可能使用
“很”来修饰。上述句子都应该把“很”去掉并把句子修改,最终的答案应该
是: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高得多。
当我让每个越南留学生用“比”造句时,我发现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
他们一般都犯这样的错误:
(6)*你的汉语比我很牛。
(7)*你比我汉语很牛。
(8)*今天比昨天冷很多。
(9)*长春比河内很大。
9
(10)*这件衣服比那件便宜很多。
(11)*他比我高很多。
或者同样一个句子,让他们改错,初级生大部分没有看出来错误的地方。在后
边他们就写:“行了”,这儿意味着上述的句子没有错误,不要修改就对了。
中级生造句的时候比初级生长一点,词汇多一点,但是还把“很”加进
去:
(12)*长春冬天比河内冬天冷很多。
(13)*哈尔滨的冰灯比河内的冰灯很真实。
(14)*南湖公园比河内首丽公园面积很大。
(15)*河内晚上比长春晚上很热闹。
(16)*我去过上海,上海比长春很漂亮。
(17)*越南的电脑比长春的电脑很便宜。
除了把“很”加进去,越南留学生还把程度副词“太”也加进去:
(18)*我妈妈看电视的时间比我太多。
在(18)例子中,意思就是:妈妈看电视的时间比我看电视的时间多得
多。但是学习者用错了“太”。程度副词“太”跟程度副词“很”一样,在
“比”字句中,都不能用,需要去掉才对。
不仅仅是初级生把“太”加进去,而且中高级生都犯同样的错误:
(19)*今年冬天比去年冬天太冷了。
(20)*你比我太高了。
(21)*她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她的成绩比我们太高。
(22)*大连的风比长春的风太大。
3.1.2 结论项的遗漏
“比”字句的基本格式:“X 比 YW”。W 就是结论项,在“比”字句中,结
论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如果说:X 比 Y,这样说还没能表达出来两个主体和客
体之间比较关于什么方面。
在我调查对象的结果表明,越南留学生,特别是初级生经常不用“结论
项”,句子中一般少了它。这样的偏误占比率高,很多越南留学生都犯一样的
10
错误,同一个句子,他们都作出一样的表达方式,自己编出来新的格式。具体
造出什么样的句子,我们一起分析:
(1)
*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
(2)
*黎明的身高比红军的身高。
(3)
*越南天气很好, 不冷不热, 长春天气不比越南天气。
(4)
*我的汉语水平不比你的。
(5)
*我的汉语不比你的汉语。
(6)
*我现在不比以前。
(7)
*爱情不比金钱。
(8)
*我不比他。
(9)
*我现在不比以前。
在(1)-(9)中都缺少结论项,不知道他们之间谁比谁怎么样?在(1)
中,意思可能是 X 比 Y 好看、便宜等。在(2)中,意思就是:黎明比红军
高。可是初级生一看到身高就以为是形容词,这样说能表达出来比较的意思。
例(3)-(9)都是用 X 不比 Y,缺少了 W,学习者想表达 X 不比 YW 时,以
为不用“W”就可以了。如果根据越南语来说,想表达 X 不比 YW 的时候,不用
说出来 W,人们也可以理解,并没有错误。
上述的九个句子中,除了第二例子以外,其他只要添加 W 就可以了。第二
例子应该这样改:黎明比红军高。
3.1.3“的”、“多”的误加
在交际的过程当中,人们经常使用“的”用来强调想表达的意思,比如
说:我是跟男朋友一起来的。越南留学生造句时,也想强调,所以带着“的”
在后边,可是跟强调句式不一样,这类偏误不仅仅出现在初级生,而且也出现
在中高级生:
(1)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高的多了。
(2)
*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便宜的多了。
(3)
*她唱得比我好听的多了。
从(1)至(3),我们把“的”或者“的多了”去掉就可以。
11
(4)
*这件衣服比那件便宜的多。
第(4)跟(2)的意思差不多,形式上也差不多,但是少了一个“了”。
这里多余的就是“的多”。最简单的改错方法:把“的”改成“得”。也可以
改为: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便宜/便宜得多/便宜多了。
(5)
*她姐姐比她漂亮多。
(6)
*老戒比河内冷多。
(7)
*她唱得比我好的。
(8)
*我妈妈比我爸爸喜欢看电视多。
从第(5)至第(8)例子中,我们应该把“的”去掉,如果想表达程度高的
意思,(5)可以改成:她姐姐比她更漂亮/还漂亮/漂亮得多;(6)也可以这样
说:老戒比河内冷/冷得多/更冷。这样,(7)能说成:她唱得比我好/好听/好得
多。(8)改为:我妈妈比我爸爸更/还喜欢看电视。
除了上述关于“的”的偏误,还有另一种:
(9)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多高。
(10)
*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多便宜。
(11)
*你的汉语水平比我好多啊!
(12)
*这件衣服比那件便宜多啊!
上述的第(5)、(6)、(7)和(8)例子中,“的”的多余,跟第
( 9 ) 、 ( 10 ) 、 ( 11 ) 和 ( 12 ) 相 比 , 在 结 论 项 的 形 式 上 都 是 多 余 一 个
“的”。可是本质上不一样。
第(9)和(10)中的“多”,性质上就是程度副词的误加偏误。这里的
“多”实际上跟“很”一样。但又有不一样的地方。“多”一般用在感叹句,
句尾还加上感叹号(!)。“很”一般用在陈述句,而且这里不能把“多”放
在谓语形容词前边。如果学习者需要表达两者之间差别比较大,可以使用“形
容词+得多”。如果不是需要表达差别大的话,只要把“多”去掉就可以了。
在(11)和(12)中是由高级生造出来的。她想使用感叹句,可是用错了
格式。一般的感叹句就是“多(么)+形容词/心理动词+啊!”。学习者就创造
出来新格式:“形容词+多+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多啊”去掉。此
外,还可以改成不同句子:
12
第(11)例子可以改成:
你的汉语水平比我好/好多了/好得多/好一点。
类似的,第(12)改成:
这件衣服比那件便宜/便宜得多/便宜一点/便宜多了。
3.1.4 结论项的错序
上述我们都提到了结论项的三种偏误,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类:就是结论项
顺序的偏误。
(1)
*我妈妈喜欢看电视比我爸爸。
(2)
*她唱比我得好听。
(3)
*她姐姐还比她漂亮。
(4)
*她比得我唱好听。
上面的第(2)和第(4)都同一个越南语句,我给他们翻译成汉语的时
候,也出现不同的偏误,归根结底都是排列顺序的偏误。
在李德津、程美珍《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北京教学出版社,1982 年第
556 页写:“句子里有补语时,介词结构“比...........”也可以放在补语前边,动
词谓语后边。如:咱们走得比他们快。↔咱们比他们走得快。4
越南留学生一看到“比”能放在补语前边,就把“比”放错了位置。第
(2)和(4)应该改为:“她唱得比我好听”或者“她比我唱得好听”。
第(1)句子里面,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偏误。根据“比”字句的格式:X 比
YW。在这儿的 X 应该是:我妈妈,Y 是:我爸爸,W 就是:喜欢看电视。越南留
学生新创出来另外一个格式。所以应该改成:我妈妈比我爸爸喜欢看电视。
在第(3)中:*她姐姐还比她漂亮。表面上还是对的,可是这个句子里面
的副词“还”放错了位置。这个句子由越南留学初级生与高级生造出来的。学
习者想表达程度高的意思。
在交际的过程当中,人们经常问候:“这几天你还好吗?”。在《汉语教
程》,Nhà xuất bản Hà Nội, (河内出版社)第一册中,218 页,有一个例句:我买
书,还买两盒磁带。
13
上述两个例句,“还”是副词,能修饰形容词和动词。在“比”字句,
“比”是充当“介词”而不是充当“动词”的,虽然“比”字句可以用
“还”,但不能放在“比”之前,而是放在形容词谓语/心理动词前边。所以上
述的第(3)例子应该改为:她姐姐比她还漂亮。或者把“还”放在比较项 Y 之
后,如:妈妈比爸爸还喜欢看电视。
(5)*今年的夏天比去年的夏天来晚半个月。
例(5)由中级生与高级生造句的。根据“比”字句中的“A 比 B +多、
少、早、晚+动词+数量补语”句式,“晚”应该放在动词动词“来”之后。
学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课来晚的时候,他们常说:“不好意思,我来晚
了。(我迟到了)。”他们把习惯放在“比”字句句式来学习,是没有把握这
个句式。
3.2 比较项偏误
在“比”字句之中,比较项就是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他们俩都是组成
“比”字句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必不可少的。充当比较项的成分比较多:可以
由:形容词、动词、名词、动词词组、主谓词组等等,但是“比”之前和之后
的部分需要相同、平等、一致、对称的。
在我调查的对象下,比较项的偏误分成三小类:比较项(比较主体和比较
客体)不对称、“的”的遗漏、比较项的错位。对于初中级学习者,他们一般
出现第一类偏误,高级生常出现第二类偏误比较多。
3.2.1 比较项不对称
上述已说:在“比”字句中,介词“比”前边和后边的词组一般是同类
的,需要对称的。这里的比较项不对称就是说“比”字句中的比较主体(X)和
比较客体(Y)不对称;在“比”字句中:X 和 Y 能比较,这是一个大前提。学
生一忘就造错了句子。
(1)*我的汉语比你的水平高。
(2)*长春的城市比越南天气更冷。
(3)*长春市的天气比越南的城市冷得多。
(4)*这个学校的学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14
(5)*长春的人口比河内的城市多。
(6)*学生的质量没有去年好。
上述从例(1)-(6)都是比较项不对称的偏误,换句话说就是主体和客体
之间不一致、不能比较的。具体分析如下:
例:(1)主体是:我的汉语,客体是:你的水平。学习者的意思就想表达
两个人之间的汉语水平的差别,但是分开表达内容让读者不懂什么意思。
(2)主体是:长春的城市,客体是:越南天气。
(3)主体是:长春市的天气,客体是:越南的城市。
(4)主体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客体是:去年。
(5)主体是:长春的人口,客体是:河内的城市。
(6)主体是:这批学生的质量,客体是:去年。
从例(2)-(6)都无法比较的。其中,第(2)和(3)本来就从一个越
南语句翻译成汉语的,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错法翻译,所以造成不同的比较项
偏误。“城市”和“天气”根本就无法比较。所以我最简单的方法把它改成:
长春比越南冷;或者长春的天气比越南的(天气)冷/更冷/冷得多。
第(4)例子中少于时间词,如果在越南这样说是对的、可以的,人们都
能听懂并接受。可是根据汉语语法来说,这两个比较项不能比较,所以不可以
这样说。X 的中心语就是“学生”,Y 是“去年”。一个是用来表示人的名词,
一个用来表示时间的名词,之间没有平等,没有对称的。如果要修改,应该改
为:这个学校的学生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第(5)例子:学习者想比较长春和河内关于人口方面,可是都造错了句
子。所以要把它修改:长春的人口比河内的(人口)多。
例(6),学习者想对比今年学生的质量与去年学生的质量,但是在比较
主体没有提到时间,所以变成比较项不对称。主题是抽象的,客体是时间。应
该改为:今年学生的质量没有去年学生的(质量)好。
3.2.2“的”的遗漏
介词“比”前后的两个成分如是名词性偏正词组,而中心语名词相同
时,可以省略后边的中心语,但不能省略定语。
15
(1)
*她的衣服不比她妹妹贵。
(2)
*她的照片比我好看。
(3)
*我妈妈的手艺比我好得多。
(4)
*她工作的工资没有大家好。
(5)
*她的皮肤不比我黑。
上述的例子都是“的”的遗漏引起比较项的偏误。例(1)-(5),“的”
的遗漏引起比较主体(X)是物,比较客体(Y)是人,这两个根本不能比,因
为他们俩不对称,不平等。正确的说法应该把“的”放在被比的一项,就是放
在比较客体 Y 的后边。具体如下:
(1)
改为:她的衣服不比她妹妹的贵。
(2)
改为:她的照片比我的好看。
(3)
改为:我妈妈的手艺比我的好得多。
(4)
改为:她的工资没有大家的(工资)好/高。
(5)
改为:她的皮肤不比我的(皮肤)黑。
关于比较项“的”的遗漏也有不同的偏误,不仅仅“的”的遗漏引起比较
主体是物,比较客体是人。还出现比较主体是时间,比较客体是地名(地
点)。
(6)
*上海的冬天比北京暖和。
根据《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重印一文中第 81 页,有一
个例子:
A: 冬天上海比北京暖和。
B: 不,冬天上海不比北京暖和。5
上述的句子跟例(6)看起来有点像,其实他们俩不一样。例(6)中的
“冬天”是一个时间名词,当做中心语。但是在《汉语教程》的例子中,它只
是时间名词,当做状语。所以不能这样说。除了《汉语教程》说法以外,还有
其他说法,省略比较项客体:上海的冬天比北京的(冬天)暖和。
16
上面都提到了由于“的”的遗漏引起比较项的偏误,X 是物,Y 是人,X 是
时间,Y 是地名;除此之外,还存在另一种:X 是方式,Y 是地名。
(7)
*中国交通工具比越南方便。
例(7)中的比较主体:中国交通工具,中心语是:交通工具(方式);比
较客体是越南(地名)。这里少于两个“的”。所以应该说:中国的交通工具
比越南的(交通工具)方便。
(8)*我买的书比她买多。
(9)*她做的菜比我做好。
(10)*弟弟写的字比我写好看。
(11)*她织的毛衣不比我织好。
(12)*他买的书比我买贵。
(13)*她绣的毛巾比我绣好看。
(14)*班长写的文章比我写好听。
(15)*他唱的歌比我唱更好听。
(16)*妈妈做的饭当然比我做好吃。
例(8)-(16)句子中,“的”的遗漏以后,比较主体是偏正词组,比较
客体是主谓词组,所以他们之间基本上无法比较。
越南留学生犯这类偏误是因为他们使用简化策略来造句,所以引起比较项
的遗漏,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不对称,因此他们之间无法进行比较。上面的几
个句子都需要在比较客体的动词后面加上“的”,这样才对。
3.3 比较词的偏误
在比较词方面,越南留学生出现最多的关于“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提
到“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每个教程都有不同的观点。根据李德津,程美珍
《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认为:用“比”表示比较的否定形式是在介词“比”
前边用上否定副词“不”。例如:今天不比昨天冷。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认为:“在用“比”表示比较的否定句中,否定副
词“不”必须放在“比”之前,而不是放在谓语之前。”同时,跟《汉语教
程》、《实用语法》一样,都认为:否定的时候多用“没有”,跟“不比”不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