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67 trang)

Standing between entertainment and politics a study on chinese anti spy fiction, 1951~1965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01 MB, 167 trang )

在娱乐与政治之间:中国反特小说研究
——以 1951~1965 为考察时间段 
STANDING BETWEEN ENTERTAINMENT AND POLITICS:
A STUDY ON CHINESE ANTI-SPY FICTION, 1951~1965

季 星
JI XING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硕士学位论文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2

 


ACKNOWLEDGEMENT
In my years as a graduate student I have been fortunate to receive assistance -financial,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 from a number of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The Research Scholarship from Graduate Schoo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warded me a fellowship which sustained me through two years of graduate
study, with which I was able to focus solely on coursework.
Dr. Nicolai Volland and Dr. Xu Lanjun, who are my supervisor and co-supervisor,
have been supporting me all along during the two and a half years, giving me
opportunity to do field work, reading my proposals and thesis drafts, making
comments and helping me building up structures. I also want to give my gratitude to
Associate Professor Yung Sai-shing, Professor Paul Pickowicz, Dr. Wei Yan and many
faculties who gave generous help to reinforce my dissertation with their respective
academic backgrounds.


During the writing and the field work, I received supports from the following
institutions: Central Library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Central Library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Starr Library of Columbia University, Princeton East Asian
Library and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I want to thank my graduate classmates who gave me support both on life and
thesis writing: Fan Xue, Fan Rui, Xue Liqing, and Zhu Yi. Last, I want to give my
thanks to my parents, Mr Ji Ming and Ms Ding Weiyun, for always being there for me.
I have been so fortunate to have so many amazing people in my life.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 1 
第一节  引言 .......................................................................................................................... 1 
第二节  问题意识:反特小说与中国通俗小说史 .............................................................. 5 
第三节  研究时间段与基本材料 ........................................................................................ 11 
第四节  论述对象的名称与定义 ........................................................................................ 16 
第五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 ............................................................................................ 27 
第六节  章节概述 ................................................................................................................ 34 

第二章  翻译与出版:苏联反特小说的翻译与中国反特小说的创作 .................... 37 
第一节  苏联反特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 38 
第二节  中国反特小说的创作与出版情况 ........................................................................ 46 
第三节  相互关系:苏联反特小说的译介与中国反特小说的创作 ................................ 60 
第四节  小结 ........................................................................................................................ 65 

第三章    “炫技”抑或“教育”?  中国反特小说中的科学技术描写 ................ 67 

第一节  中国反特小说中的科学技术描写 ........................................................................ 70 
第二节  中国反特小说中的科技描写之来源之一:苏联反特小说 ................................ 79 
第三节  “炫技”或者“教育意义”?  中国反特小说与民国侦探小说 ...................... 89 
第四节  小结 ........................................................................................................................ 99 

第四章    “奇观化”抑或“政治叙述”:少数民族题材反特小说 .................... 103 
第一节  概述少数民族题材反特小说 .............................................................................. 106 
第二节  少数民族题材反特小说中的娱乐性 .................................................................. 110 
第三节  少数民族题材反特小说中的政治性 .................................................................. 121 
第四节  小结 ...................................................................................................................... 129 

第五章  结论 .............................................................................................................. 131 
附录一 ........................................................................................................................ 137 
附录二 ........................................................................................................................ 143 
主要参考文献 ............................................................................................................ 152 
 
ii 
 


统计表一览

图表一:中国反特小说出版数目统计
图表二:苏联反特小说翻译出版数目统计

11; 47
39

iii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inese anti-spy fiction which come out and develop
intensivel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51~1965, which point to draw a picture of the
popular fiction in early communist China.
When Communist Party took over China in 1949, many entertainment fictions
that boomed in the first half century – primarily stories on romantic love, martial
heroes and detectives, were "cleaned" up. However, detective stories and crime fiction
were able to re-enter China in a new form of Anti-Spy fiction inspired by Soviet
Anti-spy fiction which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early 1950s.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Anti-spy fiction is a remarkable literature
phenomenon that has yet to garner sufficient attention in academia. Putting this
phenomenon against the historical setting of 1950s China could also lead to interesting
questions on produc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early Communist period, popular
entertainment, issues on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minorities. The main methods of
this paper include print culture and publication history studies, comparative studies,
close reading, and horizontal reading. This paper finally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indeed exists popular fiction in 1950s, which anti-spy fiction can be one representative
of them; the popular fiction in Communist China, like anti-spy fiction, stands on the
middle of entertainment and politics ambiguously with hesitation and vacillation from
both writers and readers on that time.

iv 
 


[Keywords] Anti- Spy Fiction, Popular Literature, Popular Fiction, Popular Culture,

Communist China, Soviet Anti-Spy Fiction, Detective Fiction, Science, Technology,
Minorities
 
 
 
 
 
 
 
 


 


在娱乐与政治之间:中国反特小说研究
— — 以 1951~1965 为 考 察 时 间 段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引言

1951 年 4 月 1 日 的 《 人 民 日 报 》 上 发 表 了 一 篇 题 为 “ 一 个 急
待 表 现 的 主 题 ——镇 压 反 革 命 ” 的 社 论 。 社 论 中 说 :

文艺如何与当前镇压反革命活动这个政治斗争任务相配
合 ,如 何 表 现 全 国 人 民 与 残 余 反 革 命 分 子 斗 争 的 主 题 ,表 现 剿
匪 肃 清 特 务 的 主 题 ,是 摆 在 作 家 和 一 切 文 艺 工 作 者 面 前 的 一 个
严 重 的 迫 切 任 务 。… … 人 民 要 求 坚 决 镇 压 反 革 命 ,同 时 人 民 也
要求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赞颂镇压反革命的文艺作品。1


                                                             
1 刘 恩 启〈 一 个 急 待 表 现 的 主 题 — — 镇 压 反 革 命 〉,见《 人 民 日 报 》1 9 5 1
年 4 月 1 日。

 


在 这 篇 社 论 发 表 之 前 ,已 有 两 部 反 映 镇 压 反 革 命 与 剿 匪 肃 清 特
务 主 题 的 电 影 《 无 形 的 战 线 》 2与 《 人 民 的 巨 掌 》 3问 世 , 并 受 到 欢
迎 。这 篇 刊 载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机 关 报 上 的 社 论 ,则 无 疑 是 新 政 府 建 立
之初,中共对于剿匪反特题材文学作品的公开的官方支持。然而,
尽 管 与 这 篇 社 论 同 年( 即 1 9 5 1 年 ), 中 国 的 第 一 部 反 特 小 说 《 第 四
次 斗 争 》4已 然 问 世 ,但 根 据 文 化 部 出 版 事 业 管 理 局 版 本 图 书 馆 编 、
中 华 书 局 刊 印 的 《 全 国 总 书 目 》 的 数 据 统 计 , 直 到 1955 年 ,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才 迎 来 其 真 正 的 创 作 高 潮 5。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的 创 作 热 潮 蔓 延 整 个 五 十 年 代 后 期 ,而 创 作 热 潮
往 往 与 阅 读 热 潮 同 生 共 存 。 1955 年 的 《 读 书 月 报 》 登 载 了 一 篇 题
为 《 配 合 肃 反 运 动 的 故 事 会 受 到 群 众 欢 迎 》 6的 通 讯 稿 , 文 中 写 到 :

从 今 年 四 月 间 开 始 ,北 京 市 丰 台 区 文 化 馆 为 了 配 合 肃 反 运
动 , 举 办 了 一 系 列 的 、 专 讲 惊 险 小 说 的 故 事 会 。… … 不 得 不 提
                                                             
2
电 影 《 无 形 的 战 线 》 , 导 演 伊 明 , 编 剧 伊 明 , 东 北 电 影 制 片 厂 , 1949
年。
3
电 影《 人 民 的 巨 掌 》,导 演 陈 鲤 庭 ,编 剧 夏 衍 ,上 海 电 影 制 片 厂 ,1 9 5 0
年。
4

俞 林 《 第 四 次 斗 争 》 ( 南 充 : 川 北 人 民 出 版 社 ,1951) 。
5
具体可参见本文附录二“中国反特小说出版情况一览表”。据《全国
总 书 目 》1 9 4 9 ~ 1 9 7 9 年 的 记 录 ,1 9 5 1 年 出 版 了 第 一 本 反 特 小 说 ,1 9 5 2 ~ 1 9 5 4
年 都 只 出 版 了 零 星 数 量 的 反 特 小 说 ,然 而 1 9 5 5 年 一 年 即 出 版 了 3 5 种 中
国反特小说(其中不包括再版重版的数量)。
6
长 林 〈 配 合 肃 反 运 动 的 故 事 会 受 到 群 众 欢 迎 〉 , 见 《 读 书 月 报 》 1955
年 第 3 期 , 页 26。

 


到 惊 险 小 说 故 事 会 受 人 欢 迎 的 事 实 。由 于 这 种 故 事 会 能 够 配 合
肃 反 运 动 ,听 众 越 来 越 多 了 。 … … 试 办 时 , 听 众 对 象 主 要 是 少
年 儿 童 。 现 在 ,故 事 会 不 仅 下 了 厂 , 而 且 已 经 更 广 泛 地 深 入 部
队、疗养院等单位了。7

无 独 有 偶 , 1956 年 的 《 中 国 青 年 》 甚 至 刊 载 了 一 篇 劝 诫 广 大
青年不要沉迷此类反特小说的文章。文章写到:

从 去 年 下 半 年 以 来 ,有 些 青 少 年 嗜 好 阅 读 惊 险 小 说 几 乎 到
了 入 迷 的 程 度 。有 的 一 拿 起 这 些 书 来 , 就 简 直 废 寝 忘 食 ; 非 一
口 气 读 完 不 可 ,因 此 影 响 了 工 作 , 影 响 了 学 习 , 甚 至 影 响 了 健
康 ; 有 的 读 完 之 后 , 因 为 要 急 于 ‘ 联 系 实 际 ’, 打 算 马 上 为 祖
国 和 人 民 立 功 , 竟 到 处 追 踪 跟 迹 ,幻 想 找 到 一 条 线 索 , 捉 住 一
个 机 会 ,把 暗 藏 的 特 务 分 子 一 网 打 尽 ,于 是 偶 然 看 到 一 个 肥 皂
盒 , 也 会 立 刻 联 想 到 ‘ 今 天 就 要 爆 炸 ’; 弄 得 自 己 疑 神 疑 鬼 ,
坐立不安。影响所及,不少报刊编辑部还接到大量青年来稿,


                                                             
7
长 林 〈 配 合 肃 反 运 动 的 故 事 会 受 到 群 众 欢 迎 〉 , 页 26。

 


‘ 神 秘 的 烟 斗 ’、‘ 香 蕉 里 的 秘 密 ’, 他 们 化 了 不 少 心 血 闭 门 造
车,大力在‘惊险’二字上下功夫。8

可见,反特小说在当时中国的受欢迎程度非同一般。
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学史片段却并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
注 。绝 大 部 分 关 于 五 六 十 年 代 中 国 文 学 史 的 经 典 学 术 著 作 都 主 要 针
对 当 时 的 主 流 文 学 ( 如 农 村 题 材 小 说 、革 命 历 史 小 说 以 及 话 剧 ) 进
行讨论,很少有注意到反特小说。如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9

一 书 中 , 仅 第 九 章 “ 当 代 的 ‘ 通 俗 小 说 ’” 有 涉 及 反 特 小 说 ; 陈 思

和 的《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史 教 程 》围 绕 小 说 文 本 来 展 开 ,但 他 所 选 取 的
小 说 文 本 仍 属 于 主 流 文 学 10; 唐 小 兵 编 的 《 再 解 读 : 大 众 文 艺 与 意
识 形 态 》 11一 书 中 收 集 的 都 是 关 于 十 七 年 经 典 文 学 文 本 ( 包 括 《 暴
风 骤 雨 》、《 太 阳 照 在 桑 干 河 上 》、《 白 毛 女 》、《 青 春 之 歌 》 以 及 《 红
旗 谱 》) 的 论 文 ; 黄 子 平 的 论 文 集 《“ 灰 阑 ” 中 的 叙 述 》 1 2 主 要 是 重
新 解 读 5 0 ~ 7 0 年 代 被 称 为“ 革 命 历 史 小 说 ”的 经 典 文 本 。就 整 个 五

                                                             
8
李 冰 玄 〈 不 要 变 成 了 惊 险 小 说 迷 〉 , 见 《 中 国 青 年 》 1956 年 第 28 期 ,
页 26。

9 洪 子 诚 《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史 》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7) 。
10 陈 思 和 《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史 教 程 》 ( 上 海 : 复 旦 大 学 出 版 社 , 1999) 。
1 1 唐 小 兵 编《 再 解 读 :大 众 文 艺 与 意 识 形 态 》(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7) 。
12 黄 子 平 《 “ 灰 阑 ” 中 的 叙 述 》 ( 上 海 : 上 海 文 艺 出 版 社 , 2001) 。

 


六 十 年 代 中 国 文 学 史 的 研 究 情 况 而 言 ,不 仅 仅 是 反 特 小 说 ,几 乎 所
有排除在主流文学之外的文学种类都为学界所漠视。
本 文 将 以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作 为 考 察 对 象 ,用 以 审 视 被 排 除 在 五 六
十 年 代 “ 主 流 文 学 ”之 外 的 通 俗 文 学 。 反 特 小 说 作 为 新 中 国 成 立 初
期 通 俗 小 说 的 代 表 之 一 ,其 最 实 质 的 特 征 是 始 终 摇 摆 在 娱 乐 性 和 政
治 性 之 间 。它 既 留 有 民 国 侦 探 小 说 的 影 子 ,又 烙 上 了 苏 联 反 特 小 说
的 痕 迹 ;它 既 用 刺 激 的 科 技 描 写 与 异 域 风 情 来 吸 引 读 者 ,又 肩 负 着
传达政治话语与道德说教的功用。

第二节 问题意识:
反特小说与中国通俗小说史

本 文 的 写 作 始 于 对 五 六 十 年 代 的 通 俗 小 说 的 关 注 。大 部 分 关 于
通 俗 文 学 的 讨 论 主 要 集 中 在 民 国 时 期 以 及 八 十 年 代 之 后 ,而 五 六 十
年代是否存在通俗小说这一问题始终未得到充分的论证。究其原
因 ,是 由 于 五 四 新 文 学 传 统 以 及 八 九 十 年 代 精 英 文 学 的 存 在 ,使 得
这两个时期的“通俗文学”均有其相当明确的对立参照物。相反,
五 六 十 年 代 却 并 非 如 此 。事 实 上 ,通 俗 小 说 同 样 存 在 于 五 六 十 年 代


 



之 中 。只 不 过 由 于 时 代 背 景 不 同 ,它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样 貌 与 形 态 。 这
也是本文所要论证的中心议题。
范伯群曾给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
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
的 ,在 形 式 上 继 承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传 统 模 式 的 文 人 创 作 或 经 文 人
加 工 再 创 造 的 作 品 ;在 功 能 上 侧 重 于 趣 味 性 、娱 乐 性 、知 识 性
和 可 读 性 ,但 也 顾 及‘ 寓 教 于 乐 ’的 惩 恶 劝 善 效 应 ;基 于 符 合
民 族 欣 赏 习 惯 的 优 势 ,形 成 了 以 广 大 市 民 为 主 的 读 者 群 ,是 一
种 被 他 们 视 为 精 神 消 费 品 的 ,也 必 然 会 反 映 他 们 的 社 会 价 值 观
的 商 品 性 文 学 。 13

由 此 可 见 ,民 国 时 期 遗 留 下 来 的 通 俗 文 学 传 统 至 少 包 括 如 下 三
个主要特征:第一,以都市工商经济为基础的商品性文学;第二,
符 合 民 族 欣 赏 习 惯 ,注 重 趣 味 性 、消 遣 性 与 可 读 性 ;第 三 ,以 城 市
市 民 为 主 要 阅 读 群 14。 这 三 个 特 征 中 的 后 两 点 同 样 存 在 于 五 十 年 代
                                                             
13
范 伯 群 《 礼 拜 六 的 蝴 蝶 梦 》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1989) , 页
290。
14
民 国 时 期 活 跃 在 通 俗 小 说 舞 台 上 的 主 要 有 言 情 小 说 、侦 探 小 说 、武 侠
小 说 以 及 历 史 小 说 四 大 类 型 。关 于 民 国 时 期 的 通 俗 文 学 ,可 参 考 王 德 威

 



兴 起 的 反 特 小 说 中 。至 于 第 一 点 ,尽 管 民 国 式 的 商 品 性 文 学 市 场 在
五 六 十 年 代 已 经 不 复 存 在 15, 但 反 特 小 说 仍 含 有 一 些 民 国 遗 留 下 来
的 通 俗 文 学 商 品 性 的 特 征 。故 而 本 文 认 为 ,反 特 小 说 的 兴 起 与 发 展
证 明 了 :五 六 十 年 代 的 确 存 在 通 俗 小 说 ,这 种 通 俗 小 说 是 民 国 通 俗
小 说 的 延 续 与 变 异 形 式 ;它 区 别 于 民 国 通 俗 小 说 与 八 九 十 年 代 通 俗
小说,有着自己的时代烙印与生存形态。
首 先 ,反 特 小 说 注 重 趣 味 性 、消 遣 性 与 可 读 性 ,注 重 故 事 情 节
的 曲 折 离 奇 。在 导 言 的 开 篇 ,本 文 以 两 则 材 料 证 明 了 反 特 小 说 的 阅
读 热 。此 外 ,本 文 的 第 三 章 对 反 特 小 说 中 的 科 技 描 写 成 分 进 行 了 文
本 细 读 ,证 明 了 作 家 与 读 者 如 何 同 时 被 其 中 的 科 技 描 写 所 吸 引 ,而
部 分 偏 离 了 反 特 小 说 中 应 有 的 政 治 教 化 意 义 。本 文 的 第 四 章 从 反 特
小 说 中 的 少 数 民 族 元 素 入 手 ,论 述 了 反 特 小 说 如 何 借 用 异 域 奇 观 来
展 现 其 趣 味 性 与 吸 引 力 。科 技 描 写 和 少 数 民 族 元 素 都 属 于 反 特 小 说
中 的 “ 娱 乐 成 分 ”, 是 反 特 小 说 具 有 魅 力 与 可 读 性 的 有 力 证 明 。

                                                                                                                                                                                
(David Der-wei Wang)的 Fin-de-siècle Splendor: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 9 9 7 ) 、林 培 瑞( P e r r y L i n k )的 M a n d a r i n D u c k s a n d B u t t e r f l i e s : P o p u l a r
Fictio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Cities(Berkeley : University
o f C a l i f o r n i a P r e s s , 1 9 8 1 ) 以 及 范 伯 群《 民 国 通 俗 小 说 :鸳 鸯 蝴 蝶 派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1989) 三 本 书 。
1 5 虽 然 民 国 式 的 文 学 市 场 不 复 存 在 ,然 而 一 种 新 的 社 会 主 义 文 学 体 制 于
五 十 年 代 开 始 形 成 。具 体 可 参 考 陈 伟 军 的《 传 媒 视 域 中 的 文 学 :建 国 后
十 七 年 小 说 的 生 产 机 制 与 传 播 方 式 》( 桂 林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 0 0 9
年)。

 



其 次 ,反 特 小 说 以 城 市 市 民 为 主 要 阅 读 群 ,主 要 包 括 少 年 儿 童 、
群 众 、职 员 、 工 人 和 军 人 。 目 前 未 见 针 对 反 特 小 说 读 者 群 进 行 的 专
门 研 究 , 然 而 我 们 可 以 从 报 章 史 料 中 得 以 一 窥 。 1956 年 的 《 人 民
文 学 》 曾 刊 载 文 章 《 我 校 是 怎 样 对 学 生 进 行 防 奸 反 特 教 育 的 》 16,
其中提到了用反特小说来教育学生提高警惕性——由此可得学生
肯 定 是 反 特 小 说 的 读 者 群 之 一 。此 外 ,在 引 言 中 所 提 及 的 史 料 ,
《读
书 月 报 》 1955 年 第 三 期 通 讯 稿 《 配 合 肃 反 运 动 的 故 事 会 受 到 群 众
欢 迎 》 中 所 记 载 :“ 试 办 时 , 听 众 对 象 主 要 是 少 年 儿 童 。 现 在 , 故
事会不仅下了厂,而且已经更广泛地深入部队、疗养院等单位了”
17

,也就是说,反特小说的读者群不仅包括学生以及少年儿童,还

包 括 工 人 以 及 军 人 等 。 18
最 后 , 由 于 1949 年 之 后 文 学 市 场 机 制 被 极 度 压 缩 , 并 逐 步 被
社 会 主 义 文 学 体 制(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r y s y s t e m )1 9 所 取 代 ,
                                                             
16 哈 尔 滨 市 第 二 中 学〈 配 合 肃 反 运 动 的 故 事 会 受 到 群 众 欢 迎 〉,见《 人
民 文 学 》 1956 年 第 一 期 , 页 26~28。
17 同 注 释 ( 7) 。
18
另 外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反 特 小 说 也 在 军 队 和 农 村 中 作 为 文 字 普 及 的 教 材
来 使 用 ,这 部 分 的 工 作 主 要 由 通 俗 读 物 出 版 社 来 承 担 。通 俗 读 物 出 版 社
在 五 十 年 代 中 期 出 版 了 一 批 小 开 本 60 页 左 右 的 反 特 小 说 读 物 , 如 《 两
封 介 绍 信 》 ( 1955) 、 《 井 中 秘 密 》 ( 1955) 等 。 这 些 反 特 小 说 读 本 纸
张轻薄,便于携带,并且印刷的字体相对较大,行间距较宽,小说篇幅
极短,便于阅读水平不高的人群进行阅读。
19 “社 会 主 义 文 学 体 制 ”这 个 概 念 由 林 培 瑞 ( Perry Link) 在 The Uses of
Literature: Life in the Socialist Chinese Literary Syste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一 书 中 提 出 ,指 在 苏 联 模 式 的 基 础 上 设
置 的 、 受 到 毛 泽 东 文 学 思 想 以 及 儒 家 传 统 影 像 的 、 于 1950 年 代 建 立 的

 


因 此 在 中 国 大 陆 地 区 不 存 在 完 全 类 似 于 民 国 时 期 的 通 俗 小 说 20。 然
而 ,尽 管 民 国 通 俗 文 学 所 依 托 的 商 业 性 出 版 机 构 不 复 存 在 ,但 就 其
传 播 模 式 而 言 ,民 国 通 俗 小 说 所 具 有 的 大 批 量 、成 系 列 生 产 的 现 象
仍 旧 存 在 于 五 六 十 年 代 官 方 支 持 下 的 反 特 小 说 的 出 版 活 动 中 。本 文
第 二 章 中 即 描 述 了 苏 联 反 特 小 说 翻 译 进 入 中 国 之 时 ,各 大 出 版 社 都
是以成套成系列的模式进行批量出版;中国作家写作反特小说之
时 ,也 存 在 重 数 量 、轻 质 量 的 现 象 。民 国 时 期 通 俗 小 说 与 电 影 结 合
的 现 象 也 延 续 到 了 五 六 十 年 代 :如 白 桦 的《 山 间 铃 响 马 帮 来 》以 及
《 无 铃 的 马 帮 》、公 刘 的《 国 情 十 点 钟 》、程 小 青 的《 她 为 什 么 被 杀 》
等反特小说都被快速地改编为电影剧本并走向荧屏。可以这么理
解 ,五 六 十 年 代 反 特 小 说 和 民 国 通 俗 小 说 在 生 产 环 境 中 的 区 别 仅 存

                                                                                                                                                                                
文 学 体 制 。包 括 中 央 和 地 方 杂 志 、规 定 性 的 政 治 文 论 刊 物 、审 查 出 版 计
划的国家出版总局、以及规定作家工资和特权的作家协会。
20 完 全 类 似 于 民 国 时 期 的 通 俗 小 说 在 五 十 年 代 位 移 到 了 香 港 。 1949 年
以 后 ,北 京 上 海 等 地 专 事 出 版 通 俗 文 艺 作 品 的 出 版 社( 如 通 俗 文 艺 出 版
社 、宝 文 堂 书 店 、上 海 文 化 出 版 社 等 ),很 少 再 出 版 新 创 作 的 通 俗 小 说 。
民 国 时 期 著 名 的 通 俗 小 说 家 ,如 包 笑 天 和 徐 訏 等 ,都 移 居 去 了 香 港 。在
香 港 ,罗 斌 主 办 的 环 球 杂 志 社 一 直 致 力 于《 小 说 报 》— — 一 种 廉 纸 小 说
( pulp fiction) 杂 志 — — 的 出 版 , 以 《 女 飞 贼 黄 莺 》 为 代 表 的 武 侠 和 间
谍故事类型的通俗小说(又称“三毛钱小说“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兴
盛。参考容世诚〈从侦探杂志到武打电影——“环球出版社”与“女飞
贼 黄 莺 ” ( 1946~1962) 〉 , 见 姜 进 编 《 都 市 文 化 中 的 现 代 中 国 》 ( 上

海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7) , 页 323~344。 其 他 香 港 五 十 年 代
通俗小说(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的发展可参看范伯群、汤哲声、孔庆
东 合 著 《 20 世 纪 中 国 通 俗 文 学 史 》 (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6) ,
页 264~269。

 


在 于 驱 动 力 上 :前 者 是 官 方 提 倡 与 组 织 ,后 者 是 民 间 具 有 商 业 性 的
自发生产。
综 上 所 述 , 以 反 特 小 说 为 例 , 1949 年 后 的 通 俗 小 说 虽 然 披 上
了 社 会 主 义 的 外 衣 ,但 仍 旧 可 以 排 列 在 通 俗 小 说 史 的 序 列 中 ,是 民
国 通 俗 小 说 的 延 续 与 变 异 形 式 21。 究 其 根 本 原 因 而 论 , 通 俗 小 说 始
终 和 大 众 阅 读 以 及 都 市 文 化 联 系 在 一 起 ,而 在 任 何 时 代 中 ,大 众 阅
读 与 都 市 文 化 总 是 恒 定 存 在 。 运 用 布 迪 厄 ( Bourdieu) 的 场 域 理 论
22

,也可得出正是因为政治规则在文学场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取代

市 场 规 则 ,而 使 得 五 六 十 年 代 的 通 俗 文 学 呈 现 为 一 种 混 合 着 官 方 色
彩的特殊样貌。

                                                             
21 陈 思 和 的“ 民 间 理 论 ”阐 释 了 相 似 的 情 况 。他 发 现 无 论 是 从 五 四 到 抗
战 , 还 是 抗 战 到 文 革 , 及 至 文 革 之 后 的 中 国 文 学 , “ 民 间 ” /“ 民 间 的
文 化 形 态 ”始 终 存 在 ,它 或 者 成 为 国 家 声 音 与 知 识 分 子 精 英 文 学 之 外 的
第三类因素;或者渗透进入国家声音与知识分子精英文学之中。然而,
陈 思 和 讨 论 的“ 民 间 ”属 于 带 有 传 统 色 彩 的 民 间 文 化 ,和 本 文 讨 论 的 以
西 方 通 俗 小 说 传 入 我 契 机 兴 起 的“ 侦 探 小 说 /反 特 小 说 /间 谍 小 说 ”这 一
脉 络 存 在 区 分 与 不 同 。可 参 考 陈 思 和《 民 间 的 还 原 — — 文 革 后 文 学 史 某

种 走 向 的 解 释 》 , 见 《 文 艺 争 鸣 》 1994 年 第 1 期 , 页 53~61; 与 陈 思
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见《上
海 文 学 》 1994 年 第 1 期 , 页 68~80。
22 有 关 布 迪 厄 的 场 域 理 论 , 可 参 考 Pierre Bourdieu, TheFieldof
CulturalProduction:EssaysonArtandLiterature. Edited by Randal
Johns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关 于 布 迪 厄 文
学 场 域 理 论 的 具 体 应 用 ,可 参 考 Michel Hockx, QuestionsofStyle:
LiterarySocietiesandLiteraryJournalsinModernChina,1911‐1937
(Leiden: Brill, 2003), pp. 6-13.
10 
 


第三节 研究时间段与基本材料

本 文 截 取 1 9 5 1 年 至 1 9 6 5 年 为 研 究 时 间 段 ,是 出 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的考虑。
第 一 ,从 出 版 情 况 来 考 虑 。为 便 于 解 释 说 明 ,以 下 列 出 从 五 十
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反特小说出版数目统计表:

图 表 一 :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出 版 数 目 统 计 23
                                                             
2 3 本 文 中 所 有 的 出 版 情 况( 包 括 此 处 的 图 表 一 )都 来 自《 全 国 总 书 目 》。
关于《全国总书目》的出版信息较为复杂,此处作详细说明,后文就不
重 复 罗 列 信 息 。解 放 初 期 ,由 新 华 书 店 总 店 编 刊 室 负 责 编 辑 印 刷 ,出 版
了 1949-1954 和 1955 年 两 部 《 全 国 总 书 目 》 主 要 收 录 新 华 书 店 发 行 和
经 销 的 图 书 , 同 时 选 录 部 分 私 营 书 店 图 书 。 从 1956 年 起 , 《 全 国 总 书
11 
 



从 图 表 中 可 以 看 到 从 1951 年 第 一 部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问 世 , 到
1965 年 之 后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出 版 以 及 创 作 的 低 谷 , 这 其 中 有 一 个 明
显 的 发 源 期 、 高 潮 期 以 及 低 谷 期 的 序 列 排 布 。 进 入 1966 年 ( 文 化
大 革 命 ) 之 后 的 前 四 年 ,未 曾 有 任 何 一 部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出 版 。同 时
查 阅 《 全 国 内 部 发 行 总 书 目 》 24,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也 并 没 有 悄 悄 地 隐
藏 进 “内 部 发 行 ”的 渠 道 中 。
第 二 , 出 于 历 史 背 景 的 考 虑 。 如 前 文 所 说 , 1951 年 《 人 民 日
报 》上 首 次 刊 登 了 提 倡 反 特 题 材 文 艺 作 品 的 文 章 ,官 方 声 音 第 一 次
开 始 强 调 所 有 文 艺 工 作 者 对 反 特 题 材 的 重 视 ,其 后 便 慢 慢 开 始 了 反
特 小 说 的 创 作 与 出 版 高 潮 , 因 此 , 1951 年 可 以 被 视 作 一 个 开 端 性
的 年 份 。 另 外 , 1966 年 6 月 1 日 《 人 民 日 报 》 发 表 社 论 《 横 扫 一
切 牛 鬼 蛇 神 》, “ 文 化 大 革 命 ” 开 始 。 7 月 起 除 《 解 放 军 文 艺 》 之 外 ,

                                                                                                                                                                                
目 》的 编 辑 工 作 改 由 中 国 版 本 图 书 馆 承 担 ,中 华 书 局 负 责 刊 印 ,按 年 度
每 年 编 印 一 本 。文 革 期 间 ,统 计 工 作 曾 一 度 中 断 ,至 1977 年 将 1966~
1969 年 的 合 编 为 一 本 。 中 国 出 版 的 内 部 发 行 图 书 一 律 由 《 全 国 总 书 目 》
编 辑 部 另 行 编 录 。1 9 8 8 年 出 版 了《 1 9 4 9 — 1 9 8 6 全 国 内 部 发 行 图 书 总 目 》
一书,此书也应算《全国总书目》系列。以上信息参考金玉玲〈集全国
出 版 物 之 大 成 的 《 全 国 总 书 目 》 〉 , 见 《 全 国 新 书 目 》 1966 年 第 一 期 ,
页 53。 本 文 中 所 有 的 图 书 出 版 信 息 主 要 参 考 《 全 国 总 书 目 》 1949 年 至
1989 年 各 本 。 关 于 建 国 以 来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的 出 版 情 况 ( 作 者 、 篇 名 与
出版信息)都详细列在附录二的表格中。
24
中 国 版 本 图 书 馆 编 《 全 国 内 部 发 行 总 书 目 , 1949~1986》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88) 。
12 
 



全 国 的 文 艺 刊 物 陆 续 停 刊 ,反 特 小 说 的 出 版 也 进 入 了 完 全 停 滞 的 状
态。
第 三 , 1951 年 至 1965 年 的 反 特 小 说 , 单 从 文 本 上 来 讲 也 不 同
于 文 革 中 与 文 革 后 的 反 特 小 说 。首 先 ,在 文 革 的 最 初 几 年 ,如 同 五
六 十 年 代 的 反 特 小 说 是 不 存 在 的 。不 过 ,反 特 故 事 元 素 进 入 了 两 种
文 学 形 式 : 其 一 , 地 下 文 学 手 抄 本 2 5 ; 其 二 , 样 板 戏 (《 智 取 威 虎
山 》 与 《 沙 家 浜 》)。 其 次 , 经 过 阶 段 性 的 沉 寂 , 1 9 7 2 年 开 始 零 星
出 现 了 一 些 含 有 反 特 题 材 的 中 长 篇 小 说 ,如《 海 防 线 上 》与《 南 疆
擒 谍 》 26。 然 而 由 于 在 文 革 中 反 特 题 材 已 经 不 再 能 配 合 时 代 最 重 要
的 主 题 , 所 以 未 能 形 成 如 1955 年 那 样 的 热 潮 。 并 且 , 反 特 故 事 情
                                                             
25
含 有 反 特 故 事 元 素 的 地 下 手 抄 本 主 要 有 :《 梅 花 档 案 》、《 梅 花 图 》、
《一双绣花鞋》以及《绿色尸体》。戴锦华在她的评论中也提到了这一
点 , 具 体 可 参 考 〈 谍 影 重 重 ——间 谍 片 的 文 化 初 析 〉 , 见 《 电 影 艺 术 》
2010 年 8 月 , 页 31。 在 评 论 中 她 认 为 , 文 革 手 抄 本 主 要 以 反 特 题 材 为
主 ,以 大 中 城 市 为 中 心 散 布 流 行 ,它 夹 杂 了 红 色 反 特 的 故 事 类 型 ,并 且
也 带 上 了 三 十 年 代 城 市 传 奇 、恐 怖 小 说 与 现 代 志 怪 的 影 子 。另 外 ,关 于
文革地下文学的诸多情况,可参见: 杨健《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北
京 : 朝 华 出 版 社 , 1993) ; 白 士 弘 编 写 《 暗 流 : “文 革 ”手 抄 文 存 》 ( 北
京 : 文 化 艺 术 出 版 社 , 2001) 。
26
1 9 7 2 ~ 1 9 7 7 年 主 要 含 有 反 特 情 节 的 小 说 有 :辛 刚 、卞 方 赞《 海 防 线 上 》
( 天 津 : 天 津 人 民 出 版 社 , 1972) ; 陈 定 兴 《 壁 垒 森 严 》 ( 广 州 : 广 东
人 民 出 版 社 , 1973) ; 李 良 杰 、 俞 云 泉 《 较 量 》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1974) ; 沈 顺 根 《 水 下 尖 兵 》 ( 北 京 : 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 1974) ;
周 良 思 《 飞 雪 迎 春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1 9 7 4 ) ; 龚 成 《 红 石 口 》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1975) ; 尚 弓 《 斗 熊 》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1 9 7 6 ) ; 黎 汝 清 《 万 山 红 遍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 1 9 7 6 ) ;

周 振 天 《 斗 争 还 在 继 续 》( 石 家 庄 : 河 北 人 民 出 版 社 , 1 9 7 6 ) ; 邹 尚 慧 ,
朱 美 伦 《 罕 达 犴 的 足 迹 》 ( 哈 尔 滨 : 黑 龙 江 人 民 出 版 社 , 1977) ; 丁 盈
春《 0 4 号 产 品 》( 西 安 :陕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1 9 7 7 );戴 去 卿《 战 马 长 啸 》
( 沈 阳 : 辽 宁 人 民 出 版 社 , 1977) ; 赵 延 章 《 第 二 方 案 》 ( 呼 和 浩 特 :
内 蒙 古 人 民 出 版 社 , 1977) 。
13 
 


节 已 经 不 再 是 这 一 批 小 说 中 的 全 部 内 容 ,而 仅 成 为 其 组 成 部 分 。同
时 ,这 一 阶 段 的 中 国 反 特 题 材 小 说 中 ,敌 方 变 成 了 苏 联 修 正 主 义 分
子 , 简 称 为 “苏 修 特 务 ”; 五 十 年 代 经 常 发 生 在 云 南 广 州 的 “边 疆 反
特 故 事 ”在 这 一 阶 段 开 始 迁 徙 至 东 北 地 区 或 蒙 古 边 界 。 最 为 明 显 的
差 异 存 在 于 故 事 叙 述 上 :五 六 十 年 代 的 反 特 小 说 由 于 首 要 是 作 为 一
种 警 示 作 用 以 及 教 化 工 具 而 存 在 ,因 此 相 对 强 调 特 务 无 处 不 在 、特
务 就 在 身 边 ,即 特 务 的 隐 蔽 性 ;到 了 七 十 年 代 ,警 示 作 用 和 教 化 意
义 都 显 得 不 那 么 重 要 了 ,这 时 期 的 反 特 题 材 小 说 处 处 昂 扬 着 英 雄 主
义 的 光 辉 色 彩 ,特 务 不 仅 脸 谱 明 显 , 主 人 公 也 变 得 神 乎 其 神 。总 而
言 之 ,五 十 年 代 那 样 伴 随 着 大 量 苏 联 反 特 小 说 翻 译 的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创 作 阶 段 ,在 七 十 年 代 已 经 进 入 了 一 个 截 然 不 同 的 错 综 复 杂 的 历 史
时 期 :夹 杂 着 志 怪 恐 怖 元 素 的 地 下 手 抄 本 、样 板 戏 中 的 反 特 故 事 元
素 、 以 及 1972 年 以 来 的 长 篇 抒 情 性 质 的 反 特 战 斗 小 说 , 构 成 了 这
一时期中国反特小说的主要样貌。
本 文 主 要 采 用 的 原 始 材 料 分 为 两 个 部 分 。第 一 个 部 分 是 小 说 原
本 ,五 十 年 代 主 要 出 版 反 特 小 说 的 出 版 社 有 两 家 :中 国 青 年 出 版 社
与群众出版社。文本涉及的小说大部分来自这两个出版社的出版
物 。在 本 文 附 录 二 ,我 用 表 格 的 形 式 整 理 了 所 有 来 自 出 版 社 出 版 这
个 渠 道 的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它 们 大 部 分 是 单 行 本 ,同 时 也 有 相 当 数 量
14 
 



的 合 集 。 其 次 , 本 文 还 参 考 了 来 自 《 文 艺 报 》、《 人 民 文 学 》、《 解 放
军 文 艺 》以 及《 中 国 青 年 》上 刊 载 的 反 特 小 说 。这 些 报 刊 不 仅 仅 是
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主流报刊,也是反特小说登载的主要刊
物 。这 其 中 ,不 乏 一 部 分 小 说 是 先 以 报 刊 登 载 的 形 式 出 现 ,然 后 再
进 行 书 籍 出 版 印 刷 :如 李 月 润《 一 网 打 尽 》先 刊 登 于《 解 放 军 文 艺 》
1955 年 第 四 期 , 然 后 由 通 俗 读 物 出 版 社 在 同 年 5 月 进 行 出 版 发 行 ;
相 似 的 例 子 还 有 沈 默 君 的 《 荣 君 锄 奸 记 》 27等 等 。 本 文 第 二 个 部 分
的 原 始 材 料 是 评 论 文 章 ,内 容 涉 及 对 单 篇 反 特 小 说 的 评 论 、读 者 来
信 、 读 者 建 议 ;对 反 特 小 说 理 论 与 概 念 性 的 批 评 与 讨 论 ;对 反 特 小
说 创 作 活 动 以 及 相 关 主 题 的 评 价 。这 些 评 论 文 章 大 部 分 仍 是 来 自 于
《 文 艺 报 》、《 人 民 文 学 》、《 解 放 军 文 艺 》、《 中 国 青 年 》 以 及 《 文 艺
学 习 》这 些 五 六 十 年 代 的 主 要 文 学 刊 物 。其 他 原 始 材 料 还 包 括 书 目
出版信息来源:
《 全 国 总 书 目 》、
《 全 国 内 部 发 行 总 书 目 》; 读 者 回 忆
录 :本 文 参 考 了 五 六 十 年 代 读 者 通 过 网 络 媒 介 在 二 十 一 世 纪 初 写 下
的 阅 读 回 忆 录 与 日 记 28。

                                                             
27
沈 默 君 《 荣 军 锄 奸 记 》 先 刊 登 在 《 解 放 军 文 艺 》 1955 年 第 五 期 上 ,
然 后 由 中 国 青 年 出 版 社 于 1955 年 7 月 进 行 结 集 出 版 。
28
如 署 名 数 帆 老 人 的 博 客 中 用 10 多
篇文章系统性地回忆了作者年轻的时候所读的苏联反特小说以及其直
观阅读感受。
15 
 



在这些原始材料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
并 采 用 平 行 阅 读 ( horizontal reading) 29的 方 式 , 同 时 兼 顾 到 文 本
背 后 意 识 形 态 的 作 用 ,以 期 从 多 个 角 度 来 论 述 关 于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的
相 关 论 题 。具 体 而 言 , 本 文 第 一 章 多 采 用 出 版 史 、 翻 译 史 的 角 度 来
进 行 阐 述 ,第 二 章 与 第 三 章 着 重 在 以 文 本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加 上 平 行 阅
读 来 进 行 研 究 。在 论 述 中 ,一 则 要 中 国 反 特 小 说 与 民 国 侦 探 小 说 间
谍 小 说 的 延 承 脉 络 ,二 则 要 注 意 到 外 国 文 学 强 烈 的 影 响 与 模 板 示 范
作 用 ( 苏 联 反 特 小 说 的 传 入 与 出 版 ), 三 则 要 抓 住 五 六 十 年 代 的 关
键 性 命 题 ,如 科 技 命 题 、少 数 民 族 命 题 , 来 论 证 反 特 小 说 在 国 家 话
语与大众阅读这两条交织的线索下所呈现的样貌。

第四节 论述对象的名称与定义

                                                             
29
平 行 阅 读 (horizontal reading)研 究 方 法 的 提 出 来 自 于 贺 麦 晓 ( Michel
Hockx) 所 著 Questions of Style 一 书 。 在 对 民 国 文 学 杂 志 的 研 究 中 , 贺
麦晓注意到很少有学者和批评家考虑到民国小说主要是由杂志出版的
这 一 事 实 ,反 而 倾 向 于 在 使 用 批 评 方 法 之 前 就 单 单 挑 出 某 些 诗 歌 、小 说
和 散 文 ,罔 顾 它 们 产 生 的 语 境 。在 书 中 ,贺 麦 晓 认 为 平 行 阅 读( H o r i z o n t a l
Reading) 强 调 的 是 一 份 刊 物 的 同 一 期 号 上 的 诸 多 文 本 在 空 间 上 的 联 系 。
文 本 不 是 单 一 成 立 作 为 独 立 意 义 单 元 的 小 说 或 诗 歌 ,而 应 该 是 杂 志 期 号
本身以及它的全部视觉内容,即除了阅读杂志的文本,封面、目录、广
告、文坛消息、编辑后记等这些文本外的所有内容。他相信,当处理一
些 生 产 于 一 个 完 全 不 同 的 语 境 中 的 文 学 文 本 时 ,西 方 的 有 关 “文 本 性 质 ”
与 “作 者 身 份 ”的 概 念 就 丧 失 了 普 适 性 ; “平 行 阅 读 ”也 为 讲 述 民 国 时 期 文
学 的 标 准 方 式 (normative form) 提 供 了 另 类 选 择 。 详 见 Michel Hockx,
Questions of Style: literary societies and literary journals in modern

China, 1911-1937, (Leiden ; Boston : Brill, 2003.), p. 109.
16 
 


从 五 六 十 年 代 至 今 的 评 论 文 章 与 出 版 物 中 可 以 看 出 ,中 国 反 特
小说被涵盖进许多概念或定义不同的文类之中,如“冒险小说”、
“惊险小说”、“反特小说”、“肃反小说”、“公安小说”等。
为 便 于 下 文 论 述 ,需 要 就 这 些 不 同 的 概 念 与 定 义 进 行 一 番 梳 理 回 顾
30

。此外,由于反特小说与侦探小说、间谍小说以及犯罪小说之间

存 在 着 文 学 史 意 义 上 的 互 相 勾 连 ,将 反 特 小 说 与 后 三 者 一 并 进 行 比
较也是十分必要的。

“冒险小说”与“惊险小说”
关 于 “ 惊 险 小 说 ” 的 定 义 ,苏 联 反 特 小 说 家 尼 古 拉 ·托 曼 曾 于
1955 年 专 门 就 其 撰 文 发 表 于 《 青 年 团 真 理 报 》 上 , 并 于 同 年 被 翻
译 刊 登 在 中 国 的 《 读 书 月 报 》 31中 。 在 这 篇 文 章 中 , 托 曼 认 为 , 惊
险 小 说“ 可 以 粗 略 地 分 作 两 类 。第 一 类 作 品 写 人 类 社 会 内 部 的 斗 争 ,
写 人 与 人 的 冲 突 。不 过 这 一 类 ,跟 整 个 惊 险 小 说 一 样 ,有 一 些 跟 戏
剧 共 同 的 特 点 ( 尖 锐 的 冲 突 、 紧 张 和 剧 情 紧 凑 )。 第 二 类 作 品 写 任
何 自 然 界 的 冲 突 。这 类 作 品 包 括 科 学 文 艺 小 说 和 科 学 幻 想 小 说( 这
                                                             
30
通 过 命 名 来 分 析 社 会 背 景 变 迁 的 论 文 有 北 京 大 学 中 文 系 徐 勇 的《 语 词
的意识形态及其表征——从命名“反特片”到“谍战片”的转变看社
会 时 代 的 变 迁 》 , 演 讲 发 表 于 “ 间 谍 类 型 片 国 际 研 讨 会 ” 会 议 , 2010
年 6 月 7 日,论文尚未发表。

31
尼 古 拉 ·托 曼 著 、 高 云 译 〈 评 几 本 惊 险 小 说 〉 , 见 《 读 书 月 报 》 1955
年 第 二 期 , 页 19~20.
17 
 


类 小 说 必 须 具 有 科 学 的 真 实 性 、 准 确 性 和 进 取 精 神 )。 我 们 的 第 一
类 惊 险 小 说 写 得 比 较 精 彩 , 数 量 也 比 较 多 。” 3 2 同 时 他 指 出 ,“ 惊 险
小 说 作 家 要 善 于 突 然 转 变 作 品 中 人 物 的 命 运 ,善 于 把 人 物 安 放 在 能
够 充 分 表 现 出 他 的 一 切 性 格 特 点 的 环 境 里 ”3 3 ,
“极力强调正面人物
34
“帮助我们作品
和 反 面 人 物 的 特 征 ,并 让 他 们 尖 锐 地 对 立 起 来 ” ,

( 指 惊 险 小 说 ) 中 的 人 物 揭 穿 敌 人 的 ,与 其 说 是 侦 察 的 嗅 觉 ,不 如
说 是 政 治 嗅 觉 ”35。从 他 的 这 些 论 断 中 可 以 看 到 ,
“ 惊 险 小 说 ”在 托
曼 那 里 并 非 特 指 反 特 或 战 争 题 材 的 小 说 ,其 外 延 之 大 ,甚 至 包 括 科
幻 题 材 的 小 说 ;而 就 内 涵 而 言 ,凡 以 情 节 的 尖 锐 冲 突 与 刺 激 性 为 特
征 , 强 调 主 人 公 的 正 邪 对 比 ,且 不 同 于 传 统 破 案 故 事 , 突 出 政 治 性
的 小 说 , 都 可 称 之 为 “ 惊 险 小 说 ”。 但 细 看 托 曼 这 篇 文 章 中 所 举 的
例 子 , 如 《 红 色 的 保 险 箱 》、《 一 颗 铜 纽 扣 》、《 射 击 场 的 秘 密 》 等 ,
却 无 一 例 外 都 是 反 特 题 材 的 小 说 。鉴 于 托 曼 并 非 从 小 说 题 材 上 来 讨
论惊险小说,而主要从写作手法和写作样式的方面来定义惊险小
说 ,所 以 我 认 为 :在 托 曼 的 定 义 中 ,惊 险 小 说 是 一 个 更 偏 向 小 说 写
作 手 法 与 美 学 样 式 的 定 义 ,并 且 当 时 的 反 特 小 说 都 可 以 被 概 括 进 入
惊险小说的范畴。
                                                             

32
尼 古 拉 ·托 曼 著 、 高 云 译 〈 评 几 本 惊 险 小 说 〉 , 页 19。
33
同上。
34
同上。
35
同 上 , 页 20.
18 
 


事 实 上 ,“ 惊 险 小 说 ” 的 确 是 在 五 十 年 代 中 期 最 为 流 行 的 称 呼
方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大部分苏联与中国反特小说的封
底,都会标明该出版社近期要的出版计划与书目,而上面都注了
“ 中 国 青 年 出 版 社 出 版 惊 险 小 说 ” 的 字 样 3 6 。报 刊 杂 志 上 也 较 多 出
现 “ 惊 险 小 说 ” 的 字 样 。 如 1956 年 《 文 艺 学 习 》 上 所 刊 载 的 《 初
37
学 写 惊 险 小 说 应 注 意 哪 些 问 题 》 , 又 如 1 9 5 5 年《 江 苏 文 艺 》 上 所

刊 载 的《 介 绍 苏 联 惊 险 小 说 》3 8 等 等 。然 而 ,这 些 注 明 “ 惊 险 小 说 ”
的文章中实际上讨论的都是反特题材小说。
对 于 “ 冒 险 小 说 ” 的 定 义 ,中 国 文 学 界 的 理 解 与 苏 联 批 评 家 的
阐 述 存 在 着 微 妙 的 差 异 ,这 个 差 异 主 要 集 中 在 是 否 强 调 冒 险 小 说 对
青 少 年 的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上 。中 国 读 者 第 一 次 看 到 “ 冒 险 小 说 ” 这 个
字 眼 很 可 能 是 来 自 于 潮 锋 出 版 社 于 1954 年 出 版 的 一 套 八 本 “ 苏 联
冒 险 小 说 译 丛 ” 39。 在 潮 锋 出 版 社 的 定 义 下 , 冒 险 小 说 是 “ 以
.爱
.国


                                                             
36
中 国 青 年 出 版 社 所 出 版 的 封 底 印 有 “ 惊 险 小 说 ” 字 样 的 书 举 不 胜 举 ,如
尼 古 拉 ·托 曼 的 所 有 中 译 本 小 说 , 勒 ·赛 依 宁 的 所 有 中 译 本 小 说 , 陆 石 、
文 达 的《 双 铃 马 蹄 表 》等 等 。在 这 个 注 明 出 版 社 已 出 版 并 即 将 出 版 的 书
单 中 ,内 容 无 一 例 外 都 是 中 国 与 苏 联 的 反 特 小 说 ,并 未 出 现 没 有 特 务 的
战 斗 小 说 与 科 幻 小 说 。因 此 ,我 们 可 以 认 为 ,在 中 国 青 年 出 版 社 所 代 表
的定义之下,反特小说就是惊险小说。
37
孟 明 〈 初 学 写 惊 险 小 说 应 注 意 哪 些 问 题 ——兼 评 “幕 后 人 ”〉 , 见 《 文
艺 学 习 》 1956 年 第 二 期 , 页 64。
38
王 世 徳 〈 介 绍 苏 联 惊 险 小 说 〉 , 见 《 江 苏 文 艺 》 1955 年 第 8~9 期 ,
页 93~95。
39
其 中 包 括 :葛 • 布 良 采 夫《 匪 巢 覆 灭 记 》,吴 景 平 译 ;葛 • 布 良 采 夫《 秘
密 路 》 , 林 鲁 译 ; 尼 •格 列 波 夫 《 阿 尔 泰 的 小 英 雄 》 , 柳 朝 坚 译 ; 尼 古
拉 •托 曼 《 好 的 印 象 》 , 严 继 中 、 罗 燕 晋 译 ; 奥 •柯 里 亚 柯 夫 《 勇 敢 者 的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