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Ộ GIÁO DỤC VÀ ĐÀO TẠO
TRƯỜNG ĐẠI HỌC SƯ PHẠM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Đỗ Trần Thanh Nhàn
NGHIÊN CỨU SƠ BỘ VỀ ĐỘNG TỪ ĐƠN ÂM
TIẾT LẶP LẠI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PHÂN TÍCH LỖI SAI SỬ DỤNG CỦA
SINH VIÊN VIỆT NAM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Mã số sinh viên: 44.01.754.173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Giảng viên hướng dẫn khóa luận:
TS. CHÂU A PHÍ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 2022
1
胡志明市师范大学
中文系
本科毕业论文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初探
及越南学生使用偏误分析
姓名: 杜陈清娴
学号: 44.01.754.173
班级: K44.TRUNG.CNC
专业:中国语言
指导老师:周亚辉
2022 年 4 月于胡志明市
2
博士
摘要
单音节动词重叠是汉语日常交际中重要的表达手段,也是汉语语法
学界一直以来颇为关注的语言现象。汉语动词重叠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是汉
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语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
偏误。本文认为,对汉语动词重叠进 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
一套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对外汉语教学规则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对外汉语,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
准》初级单音节动词为研究对象,首先将这些单音节动词分为可重叠与不
可重叠两类,并把不可重叠的单音节动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总
结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初级单音节动词。其次,从语
法、语义两个角度对单音节动词重叠及单音节动词重叠的使用条件进行考
察。最后,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对胡志明市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进
行考察,以考察结果为基础,分析整理了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偏误,总结
归纳偏误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和
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单音节动词重
叠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单音节动词;重叠;《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3
目录
摘要 ........................................................ 03
目录 ........................................................ 04
绪论 ........................................................ 06
0.1 选题理由 ........................................... 06
0.2 研究综述 ........................................... 06
(1)关于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研究 .................. 06
(2)使用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偏误及偏误原因 ................ 07
0.3 研究对象与范围 ..................................... 08
0.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08
0.5 研究意义 ........................................... 09
0.6 论文结构 ........................................... 09
第一章 现代汉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概述 ......................... 10
1.1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定义 ....................... 10
1.2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分类 ....................... 10
1.3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重要性 ..................... 12
1.4《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初级单音节词汇情况 .. 12
1.5 小结 ............................................... 14
第二章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语义功能 ............... 15
2.1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 15
2.1.1 在谓语位置上的语法功能 ........................... 15
2.1.2 在主语位置上的语法功能 .......................... 16
2.1.3 在宾语位置上的语法功能 ........................... 17
2.1.4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特征 ................. 17
2.1.4.1 单音节动词叠排斥数量成分 ....................... 17
2.1.4.2 单音节动词叠后带宾语的选择限制 ................. 18
2.2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义 ....................... 19
2.2.1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义条件 ................. 19
2.2.2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 ................. 21
2.2.2.1 表示尝试意义 ................................... 22
2.2.2.2 表示时量短和动量小 ............................ 22
2.2.2.3 表示轻松或随便的语义 .......................... 23
4
2.3 小结 ............................................... 23
第三章 越南学生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使用偏误的分析......... 25
3.1 考察 ............................................... 25
3.1.1 考察对象 ......................................... 25
3.1.2 考察方法 ......................................... 25
3.1.3 考察内容 ......................................... 25
3.2 考察结果与分析 ..................................... 25
3.2.1 考察结果 ......................................... 25
3.2.2 考察分析 ......................................... 27
3.2.2.1 偏误分析 ....................................... 27
3.2.2.2 偏误产生的原因 ................................. 29
3.3 建议克服 ........................................... 30
3.3.1 教材编写符合认知规律 ............................. 30
3.3.2 学习者应该把握正确的学习策略 ..................... 31
3.4 小结 ............................................... 31
结语 ........................................................ 32
致谢 ........................................................ 33
参考文献 .................................................... 34
附录 ........................................................ 37
附录一:《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能够重叠的初级单音
节词汇 ..................................................... 37
附录二:胡志明市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单音节动词重叠习得情况考
察问卷 ..................................................... 38
5
绪论
0.1 选题理由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各国的政治、社会交流越来越广
泛。除了母语之外人们还需要世界上不同国家精通共同语言为沟通交流。
在世界上的交际语言中,汉语被认可是最通用的语言之一。与此同时,随
着孔子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相继成立,让汉语发扬光大,越来越多外国人开
始学习汉语,形成了一个学汉语的趋势。而越南和中国是两个邻邦国家,
越来越多中国公司来越南成立公司做经营,于是学习汉语及使用汉语交流
是必然的。
学习汉语与交流时人们难免使用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几类词汇可到目
前为止它的研究数量不是太多,其中有动词重叠。现代汉语的动词是非常
丰富的一种词类,是汉语词汇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动词重叠便是汉语
中非常典型的特征,交际的时候使用频率较高,所要表达的意义丰富多
样、语法功能较强、使用场合的限制不大及表现形式独特,尤其是单音节
动词重叠,已经将汉语的灵活多样此特性发挥到尽致。
作为一位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过程当中,虽然
能够在网上找到其研究但是本人发现那些材料讲解内容不多。而且,大多
数的研究与书籍都是中国出版的,越南语相关的教材或者材料并不多,或
者非常简略。本人也曾经遇到关于学习单音节动词重叠的一些困难但这些
困难反而给我带来对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无限的兴趣。从这样的实际出
发,本人选择《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初探及越南学生使用偏误分析》
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将对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仔细研究,并对胡志明
市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进行调查学习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现状,自此找出
学生经常犯的偏误及其成因,从而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克服意见和建议,帮
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
0.2 研究综述
(1)关于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研究
李人鉴(1964)认为只有单音节动词“A”和双音节动词“AB”重叠
为“AA”式和“ABAB”式才能算是动词重叠。
朱德熙(1982)也赞成这种观点,认为动词重叠式中间不能停顿,
也不能插人任何成分。
张静(1979)认为除了 AA 和 ABAB 这两种重叠形式以外,A—A、A
了 A、A 了一 A 和 A 着 A 着也属于动词重叠的形式
6
李宇明(1996)认为,单音节动词有 AA、A 一 A、A 了 A 等重叠形
式,一般的双音节动词有 AAB、ABAB、AB 了 AB 等重叠形式。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学者支持动词重叠形式的多样性。
朱景松(1998)指出:“动词重叠最根本的语法意义可以表述为三
点:减弱动作、行为、变化的量,表示 过程的延续,强化动作、行为、
变化主体的能动性。他同时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动词重叠的这三方面的
意义是相互依存,交织在一起的。”
李宇明(1998)认为动词重叠式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动
词重叠 式排斥数量成分;(2)动词重叠式对宾语的有指性有要求;
(3)动词重叠式与时间成分之间的搭配受到限制;(4)动词重叠式在充
当主语、宾语和定语时受到限制。这些也是很多学者普遍认同的一些观
点。
陈立民(2005)认为:“动词重叠表示一个事件持续一段时间后主
动地让它结束。此定义包含四个层面的意思:动词重叠属于事件范畴,而
不属于动作范畴;动词重叠表示时间持续的具体的时间量;动词重叠表示
时间有终点;动词重叠表示事件是可控事件。”
李伟新(2010)在《汉语动词重叠式探究》中表达单音节动词重叠
充当谓语、主语、宾语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单音节动词重叠表短暂、尝
试、不定量、的意义,表示过程的延续,有强化能动性的语意功能。
郭鹏(2013)在动词重叠影响因素之动词本身的影响及语言环境因
素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动词重叠的范围,已经证明单音节动词的可控性与
重叠的可能有关,具体为可控性强的很容易重叠,不可控制的则不是容易
重叠。
顾瑶(2013)通过《《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单音节
动词重叠研究》认为单音节动词重叠在语法方面上能够充当谓语、主语、
宾语的成分;在语义方面上,单音节动词重叠拥有尝试义、轻松、悠闲
义、委婉义。
张静(2019)已研究并指出单音节动词重叠使用时受限制较多,在
使用时排斥数量成分,对后带宾语也有所要求,同时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
时间成分。
(2)使用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偏误及偏误原因
吕滇雯(2000)在《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一文中对日本学
生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动词重叠该出现或者不该出现的语境条件,
提出了如何让学生能够习得正确的语法结构,并分析了偏误造成的原因。
7
郑黎辉(2011)在《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的习得考察与偏误分析》
中通过问卷调查及语料库收集语料,分析了留学生产生的偏误类型,探讨
了偏误成因,并 从教材的编写、课堂的教学、练习的设计三个方面提出
了教学建议。
顾瑶(2013)指出汉语学习者使用单音节动词重叠常见的偏误是单
音节动词重叠式的误用、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遗漏以及单音节动词重叠式
的误加。而这些偏误的原因是因为单音节动词重叠式本身的复杂性、动词
重叠式的汉语特有性、母语的负迁移、母语的负迁移。
肖筠筠(2018)认为汉语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的情况下只能依赖
母语知识,因而常常会用错单音节动词重叠,此外,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也
是另一种偏误成因,一般在他们的母语中找不到根源,这是学习者内化规
则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
张静(2019)通过统计分析已指出汉语学习者常见的使用单音节动
词重叠偏误是形式混用、应用而未用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不该用而使用单
音节动词重叠式,导致单音节动词重叠与语义相关的偏误、与其他句子成
分冲突。
0.3 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以下简称为《词汇大纲》)的初级单音节动词。初级所收词汇和汉字是
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同时也是汉语学习者迫切需要习得的字词。对
《词汇大纲》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词的理
性认识和规范使用,更将对学习汉语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范围:本文主要研究《词汇大纲》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式 AA、A
一 A、A 了 A 在语法、语义的功能,并以越南学生以胡志明市师范大学学
生为使用偏误的分析对象。
0.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本论文使用研究方法主要的包括:
• 文献综述法:对涉及和专门论述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论著和论文进行
搜集,总结前人对单音节动词重叠在语法、语义方面上的研究成
果。
• 综合法: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本文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
等级标准》中的单音节动词为研究对象,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
平等级标准》的词汇表进行搜集并综合其所单音节动词。
8
• 分析法: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对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功
能进行分析。
•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胡志明市师范大学中文系不
同年级的学生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
•
偏误分析法:对越南学生使用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偏误进行详尽分析,从而找到偏误原
因,为学习单音节动词重叠提出更多可实施的意见。
语料来源:本文的相关例子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现代语语料库(CCL
语料库),偏误语料来自胡志明市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参加考察的答卷。
本文所举单音节动词重叠来自《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0.5 研究意义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是汉语词汇的重要部分之一,对汉语学习
者也是比较复杂的一部分。进行研究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将帮助越南学生
学汉语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作用及功能。除此之外,通过此论文
本人希望能够在交际中正确、熟练地使用单音节动词重叠、丰富关于其参
考资料,同时为今后的研究作出更多贡献。
0.6 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了绪论、结语、参考文献、附录、致谢之外,共有三章:
第一章 现代汉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概述
第二章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语义功能
第三章 越南学生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使用偏误的分析
9
第一章 现代汉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概述
1.1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定义
汉语里有一种词类用于描写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的词语,
这种词语一般称为动词。
从语义方面上看,动词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之词或一种
动态变化、心理活动。
从语法功能方面上看,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动词经常充当谓语、定
语、状语,其中动词最主要的功能是充当谓语。
重叠指的是像“看看、个个、清清楚楚”一类词的构造方式。重叠
是使某种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只是其类型、意义与作用在各种
语言中是各不相同的。重叠之前的形式称为“基式” ,重叠之后的形式
称为“重叠式”。基式和重叠式是相对的概念,没有基式就没有重叠式,
没有重叠式也就无所谓基式。例如:“找一找是由“找”重叠而成的,我
们说“找”是“找一找”的基式,“找一找”是“找”的重叠式。
我们都知道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于是重叠充分地表现
了现代汉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语法现象,而动词
重叠作为汉语的一种形态之一,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关于动词重叠,许多
前者表明动词重叠基本上能够分成两大类:单音节动词重叠以及双音节动
词重叠。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有两种:“一种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
AA 式,另一种是双音节动词重叠的 ABAB 式。”
本论文奖针对单音节动词重叠研究的。
1.2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分类
如上所述,动词重叠基本上分成两大类:单音节动词重叠以及双音
节动词重叠。李永增(1987)认为“可重叠的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格式,可
谓五花八门。”前者对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分类的研究通常包括列下三种
观点: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包括“AA”、“A 了 A”、“A 一
A”、“A 了一 A”四式。
范方莲(1964)认为:“所谓“动词重叠”实际上只是动、量组合
的一种形式,不是另外一种语法格式,“AA”和“A 一 A”,A 了 A”和
“A 了一 A”和动量组合没有本质区别。在“A 一 A”这种结构中,后一
个“A”已经变成了量词,“AA”是“A 一 A”的省略形式。“A 一 A”
是动词和数量词的组合”。
(二)、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包括“AA”、“A 了 A”两式。
10
王还(1963)持此观点,他认为动词重叠式在语音特征上应该具备
“重叠后,前一个部分读重音,后一个部分读轻音”的特点,包括那些带
“了”和“一”的形式。并由此把动词重叠限定在前重后轻的单音节动词
重叠“AA”、“A 了 A” 式及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式。
(三)、单音节动词重叠仅限于“AA”形式。
李人鉴(1964)指出,“只有单音节的动词 A 重叠为 AA,双音节的
动词 AB 重叠为 ABAB,才是动词重叠,像下面所列举的种种结构,都不是
动词重叠。如 A 一 A、A 着 A 着、A 来 A 去、A 不 A 等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本人发现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除了“AA”形式
之外还应有其它形式。本文认为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形式应包括单音节动词
重叠式“AA”式、“A 了 A” 式 和“A 一 A”式。
试比较以下三组句子:
• 你笑什么,说出来我听听。
你笑什么,说出来我听一听。
• 我有件事想和你谈谈。
我有件事想和你谈一谈。
• 周老师打算明天去看看小王。
周老师打算明天去看一看小王。
通过以上三组句子的对比,我们发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
“AA”和“A 一 A”可以自由地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并不会造成语义上
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AA”和“A 一 A”是同一语法单位的两个自由
变体。二者的区别在于说话语气上,“A 一 A”比“AA”显得要要郑重一
些。
根据同样的道理,可以证明“A 了 A”和“A 了一 A”也是自由变
体关系,而“AA”和“A 了 A”是互补的,分别表示动作的未然态和已然
态,即“A 了 A”是其完成式。同时我们发现,“A 着 A 着”和“AA”
并不存在互补分布,因而它们不具有同一性。
得出如上结论,主要有以下依据:其一,正如何融在《略论汉语动
词的重叠法》中论述的那样,重叠后的动词词性不变,都表现出很强的谓
词性特征,它只是给原动词增加一些附加的语法意义,而词汇意义没有改
变;其二,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A 一 A” 与“AA”是同质的,它们
是同义形式;“A 了 A”是 “AA”的完成式。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语的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包括:“AA”式、“A 一 A”式、“A 了 A”式。
1.3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重要性
11
在人类社会各个族群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是一个重要因素。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之一,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首先要求语言准确、鲜明,
其次要富于文采。调整和修饰语句有多种手段,使用适当的语汇无疑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单音节动词重叠作用不可小觑。
刘丹青(1993):“汉语是一种极重语音规律的语言。节律美
的追求在汉语中不仅是一种言语的调节美化,而且成为语言系统的规约
分。”在日常生活中,单音节动词重叠却是并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在学
习汉语过程中已经使用并学过许多教材以及文学作品,每本书籍或多或少
都用上了单音节动词重叠。
顾遥(2013)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单音节动
词的可重叠研究》里指出《大纲》中符合这重叠条件的甲级单音节动词有
119 个(占《大纲》甲级单音节动词的 72.6%)。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红楼梦》里,单音节动词重叠共计出现了 1264 次(具体单音节动词重
叠如下:坐坐、尝尝、想想、摇摇、醒醒、摸了摸、擦了擦、……)。
当我们听到或读到含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句子都会觉得这些句
子即通畅、和谐又有节奏。由此可见,单音节动词重叠所表达的语法意义
丰富多彩,并带自带着节奏语调功能使语言大大加强生动力。
1.4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初级单音节词汇情况
综合以上各家观点,我们将能够无条件重叠的单音节动词性质
作以下界定:
(1)语义上必须是表动作的动词
(2)语义上必须是可持续的动词
(3)语义上必须是可反复的动词
(4)语义上必须是自主动词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自主动词:汉语的自主范畴,是由马庆株
(1988)首先提出来的。他是在受到藏语动词有自主与非自主之分的影响
后提出来的。所谓“自主”,是说行为动作是动作者能主观决定并自由支
配的、有意识的,如“吃、喝、看、说、吵”等;所谓“非自主”是说行
为动作是动作者无法决定和支配的、无意识的行为动作,如“病、忘”
等。语言事实表明,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起明显的制约作用。以上四个条
件中(1)(4)两个条件必须满足,(2)(3)两个条件至少满足其中一
个,才可进入《词汇大纲》初级单音节动词的重叠范围。《词汇大纲大
12
纲》中符合这种条件的初级单音节动词有 153 个(占《词汇大纲》初级单
音节动词的 72.6%)(详见附录)
本文收集的初中等单音节动词包含[+动作][+持续][+反复][+自主]
这四个语义特征,下举例加以说明:
(1)刁世贵怎么要回家去结婚呢?他是要闹闹排场,摆摆阔气,在乡亲们
面前抖抖威风,显显本领。
(2)下次有行动的时候我来通知你,真的,你身强力壮,可以帮着我们
搬搬东西。
(3)杨晓冬叫住她:“小燕子,你停一下,有件大事情,要你去试着办
办。”
(4)陆大可抱着孩子躲开了,道:“哎,这是我的外孙子,我抱抱怎么
啦?”
(5)他们说,比比牺牲了的战友,比比常年守卡的官兵,我们是幸运
者。
(6)现在讲改革开放,学校也应该变变教法,不能光抓学习成绩,而应
该是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7)他弯下腰来,捡起手枪,擦擦干净,得意地吹着口哨,想走了。
(8)鲍西娅: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
道,而 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
(9)疯子:诸位别忙,先等等儿,我这儿编出来个新词儿,先给你们唱
唱试试!
(10)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11)大烟不少花钱,地面上的地头蛇三天两头还来讹上俩钱,好也去弄
点抽抽。
(12)有一天,她找到杨对杨说:“我想改名字,找你商量商量,你帮我
出出主意!”
(13)杨太太那就都交给我好了,芳蜜那儿有衣裳,借给她穿穿,也就行
了。
(14)我太困了,吹吹凉风可以保持清醒。
(15)那些天,他们俩基本是相安无事,有时互相打打趣儿。
(16)先是会吸烟的吸一阵子烟,不会吸烟的去数数星捉捉萤火,慢慢的
就谈起闲天来了。
(17)走在前头的班长张华峰退到后面来,在马步生的肩膀上轻轻地拍
拍,正要继续争辩的马步生才把要说的话截住。
13
(18)他有时来我家,让我看看他的作品,听听意见;有时聊聊国际文艺
动向;有时细心翻阅我书架上画册。
(19)她叫我帮助文书写写字,可是不必马上就这么办,因为我的字还需
要练习。
(20)退休以后他平时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看看书、下下棋。
(21)李铁笑笑说:“怎么?一个姑娘家,领着妇女们跑跑步、唱唱歌啥
的倒挺不错,当个演员也够格,可是,当政委,唉!”
以上各例中的单音节动词均是表动作的动作动词,并且均是自
主动词。例如以上例(9)和例(12)中“唱唱”这一动作是由“我”
(即疯子)有意识的唱给“你们”听:“出出”这一动作是由“你”(即
杨)有意识的帮“我”出主意。以上每一例中的动词重叠形式所表达的行
为动作均是动作发出者有意识地、主观地发出的。
但并不是每一个能够重叠的单音节动词都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反复性
两种语义特征,以上各例中有些动词具有可持续性这一语义特征,有的动
词具有可反复性这一语义特征,有些动词兼有可持续性和可反复性这两种
语义特征。
以上例(18)和例(19)中的“听听”和“写写”表示的是一种动
作的持续进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动词属于瞬间动作动词,它们不表示一种状态
的延续,看 似与动作的持续进行这一语义特征相违背,但因为具有了可
反复性的语义特征,所以同样可以进入动词重叠的行列。以上例(16)和
例(17)中的“数数”和“拍拍”就属于具有反复性语义特征的瞬间动作
动词。也有一些动词兼有[+持续][+反复]两种语义特征,以上例(20)
中,“看看”和“下下”兼有这两种语义特征,退休后是一种持续的常
态,“看书”和“下棋”的动作持续进行,并且会在一段时间内有反复
性,所以这类动词也可以很自然地进入动词重叠形式。
1.5 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根据具体功能,现代汉语的动词
能够分类为多种,动词重叠也是。动词重叠根据形式分类为单音节重叠与
双音节重叠,本文将进行针对现代汉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AA”式、
“A 一
用。
A”式、“A
了
A”式研究,由此起得单音节动词重叠重要作
14
第二章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语义功能
2.1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2.1.1 在谓语位置上的语法功能
与基式动词相同,单音节动词重叠可以直接充当谓语。例如:
(22)瓦洛加猪搔痒般地哼哼着。
(23)还未与你谈话,就已经品评起你的衣料,他那手指已经迫不及待要
来捻一捻看质量如何了。
(24)你看看,这样对不对?
(25)小宁伸了伸舌头,不觉摸了一下脑袋,又嘻嘻地笑了起来。
通过对上例的例如,我们发现,这些动词重叠做谓语的句子中,可
以说充当谓语是动词重叠最常见的语法功能之一。此外,在复杂谓语中,
以动词重叠式为中心更为常见,例如:
第一,前加状语。例如:
(26)你们俩也动动。
(27)你应当好好学学。
第二,前加状语,后带宾语。例如:
(28)马瑞牙疼似的抽了抽嘴角,半边脸痉挛的抖了一下
(29)不演出的时候,我也读读英语。
第三,动词重叠前面有助动词。例如:
(30)我想我要玩玩,浪漫。
(31)你应该先劝劝我,别忙着说出去呀。
(32)马青看着杨重说,“咱们是不是得治治他?”
(3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练练你的英语。
(34)在办公室午休时想打打小游戏,推荐几个吧。
从中可以看出,动词重叠式前面的助动词多为表示心理能愿的助动
词。有时候包含动词重叠的陈述句在语义上不自足,添加某个助动词使之
转变为评议句后在语义上就变得自足了。例如:
• 他想想。
(不自足)
他应该想想。 (自足)
第四,和另一个谓词性成分组成连动结构,动词重叠一般用来表示
后一个动作。例如:
(35)他进来亲了亲妹妹的脑门儿,妹妹还没睡醒,可是小嘴唇上已经带
15
着甜美的笑意。
(36)你回家两个礼拜,就出来住在我这儿,我银行里为你挂个名,你白
天去走走,晚上教教我儿子,一面找机会。
(37)他问我去哪儿了,我掰着指头数了数,告诉他。
(38)你没事过来瞧瞧。
第五,和表示使令的谓词性成分组成递系结构,动词重叠一般用来
充当递系结构的后动词,充当前动词的动词重叠最常见的只有“求求”。
充当前动词的表示使令的词语常见的有:请、叫、让、派、教、容等。
(39)他应该把事情调整一下,教大家看看,他不是没有办法的人。
(40)40 个代表杭州生活品质的体验点请你去走走。
2.1.2 在主语位置上的语法功能
除了可以直接充当谓语,单音节动词重叠还能够充当主语。虽然和
印欧语相比,汉语动词的典型特点是句法上的多功能性——除了作谓语
外,有相当一部分动词还能作主语、宾语,但作主语、宾语毕竟不是动词
的优 势功能,尤其当动词以重叠形式出现以后,它的这一非优势功能就
进一步有所衰减,能充当主语、宾语的动词重叠只占其总数的很小一部
分。
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一文中指出,主语位置(包括
宾语位置)具有指称性,但其指称性因充当主语的词语、词类及词形不同
而有强弱之分。抽象的动作行为的指称性明显要强于具体的动作行为。指
称性与动态性成反比,动词重叠式作主语的动态性要强于非重叠式。指称
性和动态性的强弱,与动量和时间因素的强弱、多少有关。非重叠形式的
动词作主语,除携带主要由动词的词汇意义所决定的动量和时间因素之
外,还有因重叠而带来的动量和时间因素。
我们来看动词重叠充当主语时,有下列几种情况:
第一,谓语部分为强调格式“是……的”。例如:
(41)看一看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过于沉迷。
“是……的”中间插入的成分也相对固定,一般是“可以”、“必
须”、“应该”等。这几个助动词可以独自应用于这一格式,也可以再带
上动词用于这一格式。“是……的”表示说话人的某种看法、见解或态
度。
第二,谓语部分是疑问代词,动词重叠后边可以跟一个名词成分。
如:
(42)摸摸怎么了?我又没弄坏。
16
第三,谓语部分是某些形容词或它的疑问式、否定式、感叹式。
如:
(43)说说不要紧,都不是外人。
(44)说说你男友对你好吗?
主语一般是要求指称性的,动词重叠式正好减弱了其陈述功能而具
有一定的指称性,从这个角度看,动词重叠式也可以看作是陈述向指称转
化的一种手段。
2.1.3 在宾语位置上的语法功能
单音节动词重叠充当宾语时,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一般用于动词“是”、“需要”之后,“是”前常带有
“只”、“不过”等词语,表示把事情往小里说。例如:
(45)咱们是好说好散——原来也只说的是试试。
(46)家常便饭,为是谈一谈。就说五点半吧?
(47)这篇发言稿还需要改一改。
第二,在准判断词后。例如:
(48)这日早上便推说是晚间要换换衣裳。
第三,宾语为直接引语,前面有“说”类动词或省略“说”类动
词。例如:
(49)禇大姑奶奶和二位太太的茶也不知道换一换。
2.1.4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特征
2.1.4.1 单音节动词叠排斥数量成分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排斥数量成分主要表现在排斥数量短语和数量补
语上,这主要是由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和单音节动词基式的语义不同引起
的。单音节动词在一艘情况下后面都可以带数量短语,但是单音节动词重
叠之后却不能带数量短语。例如:
(50)看一本书
看看一本书
(51)听几首歌曲
听听几首歌曲
(52)砍了两刀
砍了砍两刀
单音节动词未重叠时可以带数量补语,一般所受限制不多。但是单
音节动词重叠式却不能后带数量补语.例如:
(53)听一下
听听一下
(54)说一次
说说一次
(55)拍了几下
拍了拍几下
17
单音节动词重叠之后为什么不能受数量成分的修饰,主要是由单音
节动词重叠式和单音节动词基式的语义不同引起的。李宇明(1996)指出
动词重叠后可以调整动量.单音节动词重叠后与其原式相比较,增加了
“量少时短”、“尝试建议”、“轻微”等语义。单音节动词重叠之后表
示量,数量成分也表示量,两者在都表示量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冲突,因此
单音节动词重叠之后一般不能受数量短语的修饰。毛修敬(1985)指出动
量补语和动词重叠的区别在于,动量补语既可表示情态,也可表示数量,
而动词重叠只能表示数量。这两者经常可以互换,但是动词重叠后不能再
带补语,因为动词重叠后表示的行为通常是持续性的行为,而不是表示情
态,因此动词重叠和数量补语在句法上不能共现。需要注意的一种情况
是,有些方言中动词重叠后可以带补语,这不是本文研究的范围。
2.1.4.2 单音节动词叠后带宾语的选择限制
单音节动词重叠之后带宾语受到的限制较多。单音节动词重叠之后
限制其宾语,宾语开头一般不能是数量词语。在上文中我们讨论了单音节
动词重叠后不能 带数量词语,例如,我们不可以说“看看一本书”,但
是我们可以说“看看这一本书”。王还(1963)指出动词重叠以后,宾语
中不能出现数量词,若出现数量词也必须有指示代词。根据上文我们可以
知道由于单音节动词原式和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之间存在语法意义上的差
异,使得两者在句法功能方面也有差异。由于单音节动词重叠之后本身就
含有量的变化,而数量词语本身也带有量的变化,所以二者是相互排斥
的。而这边“看看一本书”和“看看这本书”中“一本书”和“这本书”
在量上没有变化,所以不是由“量”而引起的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异,这就
涉及到对宾语的要求。
关于动词重叠后所带的名词性宾语主要可以从“有定”、“无定”
和“有指”、“无指”这两个方面来考察.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把宾语
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有定;B.无定有指;C.无定无指。
关于单音节动词重叠对无定有指宾语的限制我们可以试着比较以下
例句:
(56)咱们一起谈谈工作。
(57)咱们一起谈谈一份工作。
(58)咱们一起谈谈这份工作。
以上三个例句的差别在于名词性宾语之间的差异。例(56)和例
(58)在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中我们可以使用,而例(57)我们却不能这样使
18
用。按照对宾语的分类,例(56)中的“工作”是无定无指宾语,例
(57)中的“一份工作”是无定有指宾语,例(58)中“这份工作”是有
定的。
单音节动词重叠之后对于宾语有指性的要求,根据以上例句我们可
以得出: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所带的宾语必须是无定无指宾语和有定宾语这
两种,不能带无定有指宾语。
2.2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义
一般来说,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其原式负载动词重叠的词 汇意义,
重叠式则主要表示语法意义。也就是说,重叠部分的语义由具体的词汇意
义转化为抽象的语法意义。从词汇的角度来看,单音节动词重叠只是在保
持原来词义 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意义;从语法功能上来看,单音节动词
重叠与原动词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可以认为动词重叠后仍是动词。
2.2.1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义条件
通过前者的研究,我们得出,语义影响和制约着单音节动词的重
叠,我们可以看到单音节动词重叠一般要具备以下一些语义条件:
第一,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必须表现为一个同质的过程,即动
作、行为可以延续,因此,很多非动作动词,如助动词,判断动词,表心
理感知的动词,表趋向的动词,表存在、出现、变化、消失的动词一般不
可以重叠。
• 助动词,如“要、能、肯、愿、会、能够、可以、应该”等,只表
示可能,意愿或必要,而无动作义,故不能重叠。
• 表判断的动词,如“是”
• 表心理感知的动词,如“怪、爱、怨”等。它们所表示的活动要么
是瞬间的,要么是持久的,都无阶段性可言,没有回复的余地,所
以都不能重叠。
• 表趋向的动词,趋向动词多数不止一个义项,该动词在句中呈趋向
义时不能重叠;若呈动作行为义,多可重叠,如“上、下、起、起
来、上来”等。
• 存在、出现、变化、消失的动词,如“丢、在、有、成”等,这些
动词或表示持久,或表示情况突变,稍纵即逝,均不具备可持续性
或反复性,因此多不可重叠。
第二,动词的词义较轻,也没有庄重典雅的色彩。当然,词义轻重
是相对的,界限不易划清,但大体上是存在分别的。有的动词在某些组合
中庄重色彩较浓,但在另外的组合中词义却变得较轻,因此,时而不能重
19
叠,时而可以重叠。即使有的词义重的动词可以重叠,那么在重叠后它的
词义也有所减轻。
第三,动词所表动作常常是动作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这当然指的
是自主动词,它常常是可以重叠的,而一些非自主动词的重叠能力很弱,
如“漂、流、吐、长、沉、淌、涨”等,这些动词若要重叠,只能出现在
祈使句或表变化的句子中。例如:
(59)让她吐吐就好了。
(60)玉米再长长就有一人多高了。
第四,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应具有情景特征,也就是说进行这种
动作、行为的必要性是由具体情境引发的。如果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任何
时候都是必要的或都是不必要的,那么这类动词就没有情境意义,一般就
不能重叠。
通过对动词重叠的语义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第一,重叠式最能容纳词义较轻、中性色彩的词,而词义较重、色
彩较浓的词如果以重叠的形式出现时,其有些色彩和词义均有所减轻。动
词重叠式有淡化 动作量的作用。
第二,自主动词中能够重叠的是表示延续的动词,非自主动词表示
的变化本身就是不断延续的。动词重叠式有表示动态或变化过程延续的作
用。
第三,重叠能力最强的是大部分自主动词,尤其是基本动作动词。
重叠式大量使用于祈使句以及有祈使意味的句子。这些情况表明,动词重
叠式表示人在多种基本活动中对外部世界做出的能动的、积极的反应,表
示出行为、动作主体极强的主动性和动作性。
总之,语义必须是语法形式体现出的意义,它是一种抽象的意义。
语义存在于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层级单位的关系之中,是从语言
层级单位之中抽象出来的关系意义、结构意义和状态意义,而不是指单位
本身的具体的实质意义。语法形式是指表现语法意义的一切语法手段的总
和,它包括重音、异根法、重叠、虚词、语序等等。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在
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很有规律的语言变化形式,作为一种语法形式,它同样
表示一种统一的抽象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极富特色的一种
语言形式,无论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义,一向都是语
法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条件进行了总结分
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语义进行探讨。
2.2.2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
20
2.2.2.1 表示尝试意义
动词重叠表尝试意义,这也是多数学者所持的一种看法。朱德熙提
出,表动量(动作反复的次数)小的动词重叠式常常表示尝试。他还认
为,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起来表示尝试。王力也认为,动词重叠由表时间
短可以生出“尝试”的意思。类似的看法在现代学者的文章中同样很多
见。
吕叔湘(1944)最早指出:动词重叠有时又可有尝 试之意,可称为
‘尝试相’。赵元任(1979)把动词重叠式称为‘动词的尝试态’。 朱
德熙(1982)认为表示动量小的动词重叠式‘常常表示尝试’。对于这一
观点,很多学者提出了质疑,李人鉴(1964)指出,尝试的意义是整个句
子跟动词重叠式同现的‘看’和‘试试’表示出来的。朱景松(1998)指
出‘重叠式本身并无尝试意义’。邵敬敏(2000)也指出尝试义‘不是动
词重叠式的基本语法意义’。”瞳这里我们赞同将尝试义归入动词重叠式
能够表示的语法意义之一,尝试义是由整个句子的意义赋予的。例如:
(61)疯子诸位别忙,先等等儿,我这儿编出来个新词儿,先给你
们唱唱试试!
(62)“既然期限不是两个月,会不会是一年呢?你说说看啊?”
弄得笔者无话可答。
(63)这条裙子,是今年香港最流行的,颜色也是最新潮的,舅妈
说让雁雁穿穿看。
(64)“一个礼拜,几乎把上海的珠宝店都跑遍了,才在天宝买到
这一只,你戴戴看,不晓得合适不合适。”
以上四例动词重叠式的尝试义其实是整个句子赋予的,特别是其后
的“看”和“试试”更是表示尝试义的标志,但这里我们也把尝试义作为
动词重叠式的某种语法意义。
早于上世纪 60 年代,李人鉴先生对于动词重叠是否具有尝试义持怀
疑态度。他认为有些尝试义是由所在句子或者是与重叠式同现的“看”、
“试试”表现出来的。他强调,我们在确定客观存在是否具有尝试义时,
应考虑句子所处 的具体语境、同现成分“看”、“试试”,否则容易近
于武断。朱景松也认为重叠式本身并无尝试意义。邵敬敏也指出尝试不是
动词重叠式的基本语法意义。
可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动词重叠具有尝试义也未尝不可,但必须在
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来具体分析,比如“病”、“哭”、“生”等动词一般
是不能重叠的,但在以下情况下重叠是可以的。
21
(65)你病病,就知道滋味了。
(66)你哭哭,她就来了。
(67)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在句中都表达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
些动词重叠实际上表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尝
试”义,并且一些不能重叠的动词在这种语境下也变得也可以重叠了。
2.2.2.2 表示时量短和动量小
有很多学者从“量”的范畴来解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但各家
的说法也 不尽相同,有的认为表示“不定量”,有的认为表示“少
量”,有的认为表示“调整量”,有的则认为是动词加量词结构。
李人鉴(1964)认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不是表示“动作的短
暂”、“动作的减弱”或“尝试的意义”,而是表示“不定量”。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提出“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量”,
“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
的多少来看,前者叫作时量,后者叫作动量”,“动词重叠式除了表示时
量短之外,有时表示动量小”。
李宇明(1996)提出动词重叠主要起的是调整动量的作用。即重叠
式与其基 式相比较,有些重叠表示动作反复的次数少、持续的时间短,
有些重叠表示“多量”。
范芳莲(1964)结合对近代汉语事实的考察,否定了现代汉语中所
谓的“动 词重叠”,认为 VV 和 V 一 V,V 了 V,相同,都只是动、量
组合的形式:“V 一 V”可以表示定量(强义),也可以表示不定的少量
(弱义),它们都可 以用在表示尝试、微不足道、轻松委婉和反复多次
的语句中,但后面这些用法不 是“动词重叠”所特有的。李临定
(1990)赞同范芳莲(1964)的观点,认为动词重叠是“动词带和动词同
形的动量词”,用来表示动作的“重复量”,“重叠的两个成分语法地位
并不是对等的”。
本文将一致于单音节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指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
短,动作的量的另一层含义即是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称为动量。
从动量来看,有些动词我们从心理上觉得是不能持续的,这时动词重叠式
通常表明动量小。如:
(68)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坐。
(69)周炳提议到枇杷树下面,乘乘凉,胡杏也同意了。
22
可以看出,时量短是一个相对而又模糊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的时
间长度。如上例(69)“乘乘”,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几个钟头。
(70)于是他绕到后门,敲敲厨房门,等了一会儿,又敲敲。门开了。
(71)老太太,你闻闻,有酒味没有?
(72)我怒不可遏,看看墙上的钟,已是夜里两点。
动词重叠式的动量小也是一个相对而又模糊的量的概念,比如“敲
敲”敲了一下相对于十下来说它就是小,“敲了十下”,相对于一百下来
说,它又转为小。
2.2.2.3 表示轻松或随便的语义
王还(1963)认为‘一次完整动作作为一个单位’的动词重叠式
‘表示常发生的动作,有轻松悠闲的意味,或表示通过这个动作,很容易
地就把时间打发掉了’。”我们暂且不论这是不是动词重叠式本身的语
义,但确实能从某些用例中看到这一语法意义。例如:
(73)他告诉记者,有时间他们就看看书、看看电视,或打打球,里面一
切正常,很平静。
(74)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心态也太平
了,写写家务事、唱唱儿女情,出现了通俗文化,这有什么不好?
(75)生活节奏紧张,陈先生更加重视体育锻炼,除了有时打打拳、玩玩
保龄球。他每天早晚都要练 15—20 分钟的静功。
(76)“一个姑娘家,领着妇女们跑跑步、唱唱歌啥的倒挺不错,当个演
员也够格,可是,当政委,唉!”
以上四例:看书、写家务事、玩保龄球、跑步本身都不具有轻松、
悠闲的意义,动词重叠后具有了轻松、随意、悠闲的语义。
2.3 小结
我们对汉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在语法及语义两个方面研究并得出如
下结论:
第一,从语法功能看,对于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我们讨论
了单音节动词作谓语、作主语和宾语以及排斥数量成分、后带宾语选择限
制的两大特征。
第二,从语义方面上看,我们认为,单音节动词重叠的意义,可以
概括出表示“尝试、时量短和动量小、轻松或随便”几种意义。其中“显
示动量、短时”是语法意义;“尝试、轻松”则是由语法意义引中出来的
意义。
23
第三章 越南学生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
使用偏误的分析
3.1 考察
3.1.1 考察对象
本次考察取了胡志明市师范大学中文系不同年级的学生为考察对
象,主要针对于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的学生。 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一般
都有两到三年,都属于初级水平。问卷以电子形式发放,问卷共回收 521
份,有效问卷 487 份。本次调查问卷详见附录。本次调查问卷详见附
录。
3.1.2 考察方法
汉语动词重叠看起来很简单,但其运用方式十分丰富,容易导致使
用错误,尤其是对于越南学生。如此,笔者实现一个正面考察,考察内容
包括单音节动词重叠使用能力。进行设立一下联系作为考察表。考察以后
便进行处理统计,立表分析。从而可以看到越南学生对这一方面的了解如
何。
3.1.3 考察内容
在对《词汇大纲》甲级词汇中可重叠单音节动词进行例举前,笔者
需要对《词汇大纲》进行两点说明:第一,《词汇大纲》是对外汉语教学
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汉语教学教材的词汇编写方面,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
对教师教学来说,这一文件都是需要参照的。本文考察的是单音节动词重
叠式,主要涉及的是词汇方面,所以考察《词汇大纲》中可重叠的单音节
动词是有必要的。第二,由于《词汇大纲》中单音节动词较多,对大纲中
所有词汇进行研究比较复杂,所以笔者选取了其中的初级词汇进行研究,
初级词汇是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使用最多的一部分词汇,因此笔者选择
了这一部分词汇。
3.2 考察结果与分析
3.2.1 考察结果
下面笔者将学生的问卷考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具体结果如下。
表一
问题
年级
选项
数值
百分数
一年级
二年级
139
158
28.5%
32.5%
三年级
190
39%
24
学汉语的时间
其他
0
0
1 年以下
121
24.8%
1-2 年
155
31.8%
2-3 年
163
33.5%
3 年以上
48
9.9%
1、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学习情况调查(单选)
表二
选项
学过
见过
听过
不知道
437
(89.7%)
37
(7.6%)
13
(2.7%)
0
(0%)
424
(87%)
31
(6.4%)
32
(6.6%)
0
(0%)
424
(87%)
41
(8.4%)
16
(3.3%)
6
(1.2%)
问题
1、您知道
“吃吃”这种形
式吗?
2、您知道
“吃一吃”这种
形式吗?
3、您知道
“吃了吃”这种
形式吗?
2、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上个周末去_________那件衣服。
A.试
B.试了试(√)
C.试试/试一试
错率:15/487(3.1%)
2、我和妹妹_________一个苹果。
A.吃(√)
B.吃了吃
C.吃吃/吃一吃
错率:3/487(0.6%)
3、讲故事的人_________得很开心。
A.讲(√)
25